陈宁周,男,39岁,大荔县城关镇人,毕业于西安铁路职工大学工程管理系。1993年从内蒙古武警部队退役,1995年8月专业到大荔县公路管理段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003年起便分别在故市公路超限站和韦庄超限检测站从事超限治理工作。多年来,他凭着对公路治超工作的忠诚和执著,凭着对公路治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长年累月,默默无闻、顶风冒雨、战严寒斗酷暑,用忠诚谱写了路治超工作的篇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追求和人生格言。
“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如何能领导好检测流动班”。
“打铁先要自身硬”这是陈宁周同志的一句口头禅,在日常工作中,他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位退伍军人,他深知作风与素质的高低在治超队伍建设和治超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他时时处处“严”字当头,“硬”字为重,把“严格”二字落实并贯穿于治超工作的全过程。为了全面提高自己和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多年来,他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记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27篇,举办学习专栏42期,举办学习心得交流12次,举办法律知识、公路治超业务知识演讲16场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工作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治超团队的工作能力,为全站公路治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路治超工作者代表的是公路系统的形象,咱不能给公路系统这个大家庭抹黑”。
对于这一点,作为曾经的一名武警战士,他更是深有体会。他积极与站领导协商,每年举行两次职工业务知识培训。聘请法律界人士就中、省、市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题辅导,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意识。还积极配合站领导与驻澄武警八中队联合开展警民共建活动,邀请武警官兵进行军事化指导与培训。在职工宿舍,被子叠放有角有棱,床铺平整一新,牙具整齐归一,不是军营胜似军营,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治超有力的公路治超队伍。
“公路治超工作要坚持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既要给不法车辆应有的惩罚,又要体现人本思想”。
去年12月的一天,陈宁周带领流动超限检测班在省道106线澄蒲段执法中,发现三辆从澄城往蒲电转煤的车辆为疑似超限车辆,他要求车主在附近的一家矸石场进行检测,但三位车主非但不予配合,反而叫来亲朋和村民,将八名执法人员分别簇拥驱散,还辱骂执法人员。对此情此景,陈宁周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反复地讲国家政策,讲法律法规,耐心说服,耐心教育,在反反复复的说服和教育下,三位车主最终接受了处理。在执法过程中,一位村民反映,车主杨某家境困难,上有90多岁的老父亲瘫痪在床,下有一双儿女,儿子离婚,女儿年幼,加之车辆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宁周与站领导协商,带上慰问品及公路治超宣传资料专程来到杨某家中,看望了杨某的父亲,并再次对杨某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这一举动极大地感染了杨某,当场向执法人员认错,并表示在今后的经营中将依法行驶,守规经营。
“企业生产经营讲安全,公路治超工作更要讲安全,企业讲安全出效益,公路治超讲安全促发展,安全促和谐”。
陈宁周作为韦庄超限运输检测站流动检测班的负责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天早上上路前他都要召开班前安全动员会,总结昨天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今天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日常执法过程中,他要求每位执法人员要穿好安全标志服,检查车辆是否安全,并注重对道路安全标志的检查。结合工作实际他先后建立了《执法安全行为十不准》、《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执法行为规范》等制度,以此来规范执法队伍和安全行为,从而确保了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行驶安全,同时也确保了执法过程的安全。几年来,陈宁周所在的流动检测班组未发生一起人身和车辆不安全事故,受到上级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