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期 第60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8-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一版 下一版 >
把实事做好 把好事办实
新闻作者:本报评论员
    修路,是个惠民工程,有了路却失管失养,惠民工程就会变成伤心工程,这已成共识。在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现场会上,澄城的改革成效羡煞旁人,有力地为人们佐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改变了重建轻管的倾向,有路必管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百年大计。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步伐,惠及全省的农村公路,把好事做到农民的心坎上,是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实际问题。
    几个月来,改革的触角逐渐伸向三秦大地的一条条农村公路,有观摩、有学习、有经验、也有总结。讲得好不如做得好,改革既要有“面”上的普及,也要有“点”上的实用。有关交通部门应该多花时间替基层考虑,从农民群众的实际出发,给他们打打算盘,定个心,把实事做好。
    到基层去,看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农民群众对改革有什么要求,拥护不拥护,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监督落实到人;要让农民群众知晓:修好路、管好路、养好路,是谁在受益,最好能算出个量化的印象来;围绕农村公路做好加强农村公路治超、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坚决避免增加农民负担、发展农村公路客运网络等一系列工作。把好事办实,群众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我们得到的拥护就多,诸如农民“领养”农村公路,进而政府省钱、自家创收这样的好事可能就不只是澄城独有了。
    今年起,我省要在每年完成通村水泥路(油路)12000公里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大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力度。这个速度势必要求新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尽快在全省每一条农村公路走马上任,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这也是交通部门新时期落实“三个服务”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远比我们只递交几份工作总结实在得多,也难得多。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