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期 第60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8-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虎头桥下的是与非
新闻作者:文 / 刘 崭
    不管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还是造福汉中的魏延,都成了今天汉中的地名或道路名。汉中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这些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或许外地人还会不明就里地嘲笑汉中人牵强附会的用这些人的名号来给道路取名。
    汉中市区有条叫虎头桥的路和一个叫石马坡的立交桥,今天这里已经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早已不见了当年虎头桥的影子。时光逆转千年,著名大将魏延做了蜀国第一任南郑(汉中)太守,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当时这里是小桥流水的景象。据记载,“魏市长”在任这十余年民间的口碑非常好,深受百姓爱戴。“魏市长”自己也没有料到,那跨越弯弯小河的虎头桥桥下,竟是他身首异处之地。蜀后主刘禅一直以来,看着这个被父亲一手提拔的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也是束手无策,最终能做的只有厚葬了他,并且令人建造石人、石马来陪伴。后人为了缅怀魏延而立的墓碑和当年的石人、石马零零散散地立了几千年。前几年要在他遇害的地点修建大楼,汉中的百姓依然没有忘记把“魏市长”的墓碑保留下来,并且在大楼下开辟一块地方,为这些墓碑挡风遮雨,把那些石人石马搬进了博物馆。百姓们多质朴多感性呀,你要是对我们好,我们的子子孙孙就要无穷无尽地把你纪念下去。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凡是蜀国的重大军事行动,魏延总有份。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最后鞠躬尽瘁。临死前他依然没有忘记除掉那个他“看相”得知脑后有“反骨”的魏延,以至于后来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如果魏延有得罪诸葛亮的地方,那么就是首出祁山,魏延大胆建议,由自己带精兵从子午谷进攻魏国的重镇长安,但魏延的建议没有被生平谨慎的诸葛亮采纳。有研究三国的学者说,假如诸葛亮采纳了这条建议,三国的历史就会重写。民间也有人说诸葛亮要杀魏延其实也不为什么,就是一直看他不顺眼,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犯相”。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平时性情刚烈,与杨仪一直不和,彼此犹如水火,争执起来魏延好几次都举刀相向,有一回刀甚至架在杨仪脖子上”。这件事吴国的孙权都知道,并且预言:倘若哪一天诸葛亮死了,必将出祸乱。诸葛亮在世之日,非常爱惜杨仪的才干,也喜欢魏延的骁勇,对于二人的不和也很头疼,但又不忍有所偏袒。诸葛亮担心后主懦弱,这一文一武又太能干,自己死后刘禅将驾驭不了,所以不得不除掉一个。
    放下《三国演义》,正史记载。历史上的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没有关系。魏延最终死在了官场争斗上。是因为蜀国内部争权夺利,魏延陷进去了。
    汉中的虎桥路、石马坡立交桥,这一切总能唤起汉中人对汉中太守魏延的追忆,“虎桥往事明月知,汉水长流太守名”,虎头桥碑旁的这副对联,表达了汉中人的一切心声吧。
        (作者系西安公路研究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