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期 第60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9-0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也谈“有为”与“有位”
新闻作者:文 / 王艾荟
    时下有句流行的话,“有为才有位”,一则鼓励人们应当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有所作为,而后才能得到合适的位置,二则也是当今社会考核选拔人才的首要原则与条件。“有为才有位”没错,但是,从辩证学的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有位方有为”,这话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对一个有真才实干的人而言,没有恰当的位置,犹如演员没有舞台,战士上不了战场,即使空有才干,再有想法再有创意,无处下手无法实施,最终也只能空想而已。
    在这一点上,执著的韩信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佩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但是,项梁对这个仗剑从军的军事天才一无所知,并没有重用他。项梁死后,韩信转投到项羽门下,作了郎中,他多次向项羽献计,并未被采纳。韩信回顾这段历史,伤心地感慨:“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后来,韩信见在项梁、项羽手下皆无前程,转而投了汉王刘邦,刘邦起初也并未把他当作将才用,只是任命他为治粟都尉,一个管粮草的小官。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逃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知道后策马急追,倾情演绎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将其劝回。后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刘邦经过与韩信探讨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登坛拜将。此后,韩信果不负刘邦,屡立奇勋,战功赫赫,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
    你说韩信,几经战乱颠沛流离,反复无常几易其主,究竟为什么?就不能清心寡欲安分守己,一步一个脚印,从“执戟卫士”踏实做起?不是“有为才有位”嘛!再试想一下,倘若老天不眷顾,萧何不识其才、或月下追不成,又或刘邦不听人劝,总之,历史稍有闪失,使韩信不得其位,这个“略不世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还有机会在历史上绽露头角精彩亮相吗?“空叹执戟无人识,一朝拜将天下知”,您说,一个位子对一个人才重要吗?有网友戏谑,倘若刘邦、刘备们,都采用“有为才有位”的人才招聘术,恐怕韩信一辈子只能熬死在“执戟卫士”的位子上,诸葛亮也只能一辈子当个农夫,“躬耕在南阳”了。
    说到人才与位子的关系,西汉的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直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意思是,这个时代如果尊你、捧你,你就可以做将,如果不尊你、不捧你,你只是个兵;如果有人提拔你,你就可以青云直上,如果没有人提拔你,你就在深泉之下;任用你可为老虎,不用你则为老鼠。这句话一度成为封建社会失意文人抒发怀才不遇最经典的名句。细思之,此话似乎与当今社会曾经广为流传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尽管时代不同背景各异,嘲弄也好,怨愤也好,但都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机遇对人才的重要,以及人才对机遇的渴求。
    可见,一个机遇、一个位置对于人才潜能的发挥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首先,“在其位,谋其政”,有了位子,利于人才充分地施展其才能,使其有所“为”;其次身处较高的、重要的位置,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磨砺,使其更快地进步,进而有“大为”。简而言之,一个合适、重要的位子,一是能充分地展示人才,二是能更好地造就人才。
    这就对当今的人才机制和领导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考验。一是要有识人之明,善当伯乐,发现人才;二是要有用人之诚,公平竞争,选拔人才;三是要有任人之能,知人善任,使用人才。在广泛选拔、网罗人才的同时,能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实现“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为”,形成“以为争位”、“以位谋为”的清明、健康、良性的人才运行机制,而不至“有为才有位”最终沦为幌子、成为空谈。
                    (作者系西汉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