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期 第60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9-0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法官乡回忆
新闻作者:文 / 刘 麒
    法官乡,一个山峦环绕中的乡镇,清新、净美。当我驱车穿梭于跌宕起伏的群山间,望着车窗外龙腾虎跃,奇迹般变化的商漫建设工地,常会想起最初到这里清点、放线时的情景。
    去年6月4日,从山阳县城开车向东南方行驶,沿途风景秀美,连绵翠峰中顺河势修建的203省道弯转而平坦,打开车窗感觉舒爽、惬意。黄昏时,巍然的群山中亮起点点灯光,一股秀丽、温润,江南久违的气息迎面吹来,我们抵达了法官乡。
    清晨,我们踩着晨曦中泛泛闪烁的露水,来到此次放线、清点工作的第一站――法官乡姚湾村。县、乡、村干部以及有关单位的同志早就等在这儿了。在强调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分工后,大家开始井然有序地忙碌起来。盛夏的陕鄂地界那种特有的炙热潮湿使人近乎窒息,我们奔波于地垄、田埂间,口渴难忍时,乡亲们会将清凉的茶水端至面前。困乏时,乡亲们会将木凳拿出让我们小憩。其实,老乡们都明白,自己很快要搬离久居的老宅庭院,之中不乏刚刚盖好甚至还没住过的新房。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家重点工程,老乡们却格外坦然。罗文平,退伍军人、花庙子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模,他们村里耕地被征用后人均还不到0.3亩,这对世代农耕、经济环境相对贫乏的村庄,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同是当过兵的我们在交谈时,他隐藏起对脚下这片肥沃稻田的深深眷恋,准备再次用军人的坚毅带领大家去面对困难,雕刻未来。
    山里的气候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50多天清点、放线工作接近尾声,汽车穿过一片树林,快到黄家店村时,雨水已经积上道路。突然,山阳县支高办的金明指着车窗外那些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帐篷,焦急地对我说:“这个村还没有拿到补偿款,村长就已带头拆迁搭建临时的过渡房了,这两天还有暴雨,必须保证这些群众的安全。”说完他抓起电话和相关单位紧张联系起来……以前,“关爱”、“理解”、“包容”这些词汇对我来说很抽象,有时需要去翻阅词典进行回忆与细细品味。可是,看着金明焦虑中略带酸楚的眼神,风雨中矗立的帐篷、过渡房,忽然间,这些词汇在我眼前清晰、放大!
    结束紧张的清点、放线工作后,各地筑路劲旅跋山涉水,纷至沓来。当我一次次驱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车窗外总能划过当地父老那熟悉、亲切的音容笑貌和筑路人会心的微笑,还有群山怀抱中,幽静的村庄、溪流。这些交汇在一起,犹如镶嵌了和谐、融洽边框的油彩画,画里的田野上还有筑路健儿辛勤劳作的身影。
    有时我在想,今天商漫高速公路日新月异飞速的发展,与公路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分不开,也得益于山阳县广大干部群众有力的支持,还有延续了千年并已广泛渗透到这片山山水水间的质朴与善良。一年过去了,在我眼里,商漫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并没有把在大山深壑中的寂寞、艰辛当作一种付出,而是用行动,把它升华成一种信念,一种对理想的执著来回报乡亲。(作者系商漫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