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公路管理段城关道班的养路工潘元恒,今年已经四十二了,参加养路工作整整二十五个年头。
潘元恒有很多专长。他的车、铣、刨、焊技术令大家叹为观止,誉为“神人”。他对电路、水路的技法更令大家拍案叫绝,惊为“天人”。
2005年原汉中公路局水泥厂关停,潘元恒被分配至留坝段五里铺道班。有一天他和班上几名道工去城关道班装冷补料,不经意看见机修房有台锈迹斑斑的钻床躺在那里,已经濒临报废。他扶起来打开螺丝检查,发现原来是电机烧短路了,他打开电机找来铜丝三下五除二就绕好了,机床很快便传来了欢快的叫声。
不久段上组织全体人员到机关开会,忽然,空调吱的一声,会议室灯光全息,正逢冬天大家伙冷得直绊脚,办公室人员到处打电话救急,很多电工因为活路太小不愿意来。这时潘元恒站起来说我去看看,原来是负荷太大,闸刀烧坏了,不一会会议室又灯火通明,段长跷起了大拇指。机修班又重新响起了往日的机器轰鸣声,潘元恒正式成为机修班的光杆司令。
当时段上养护的油路里程较长,每次修补坑槽,6吨光轮压路机要找社会车辆拖来拖去,费用大不说,上下车很不方便,要找寻专门的上车平台才行。潘元恒想自己动手设计一台小拖车,他利用节假日回汉中后去停车场找寻大平板拖车观摩原理,自己回来关起门画图纸,不久留坝段第一台小型平板拖诞生了。压路机、发电机、冲击夯等小型养护机具拖拉起来省事、省时、省力,一线的养路工高兴地说潘哥真有办法。
一天,机械管理员找到他说,段上油路修补坑槽,每次坑不大,用料少,但开一次沥青拌和站费电、费油、费料,浪费太大了,咱们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设计一台适合我们用的小型拌料机。
当时这种小型拌和机,国内机械行业基本空白,设计原理是存在的但实践起来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成型的产品来指导,一切从零开始。
那些天他晚上在家里画图,忙到深夜,有时躺在床上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就一咕噜爬起来坐在桌子旁推敲研究,白天和机管员对着一台水泥搅拌机不停地比划。一个月后,大家都来参观这台新型沥青拌和机,7分钟后第一盘沥青料出盘了,但经过化验,温度不够、油石抄拌不均、沥青老化严重,试用失败,大家摇着头走了。他陷入沉思,哪里出问题了?原来拌和站的沥青滚筒加热方式是内置式喷火头,而这台拌和机是土灶外烧,罐子外边温度高里面温度达不到,就容易导致沥青料温度低,但罐内温度达到了就会导致沥青老化。问题找到了,经过几次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养护用料标准。
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路出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养护部门对社会的服务承诺更加紧迫。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即时性尤为重要。潘元恒尽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小型机具保养、修理,桥栏杆的焊接修复,标志、标牌的制作等都不误时并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为各道班及职工家里的水、电问题当起了“义工”,有困难找潘哥已经在留坝段职工们心里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