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期 第120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3-09-1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语秋
新闻作者:麻 峰
    秋背负万物尊贵的生命,承受万物的生命轮回,屹立在天地之间,经受苍天大地的洗礼。
    秋是悲凉的人生况味。历览先贤诗词,秋似乎是寂寞孤独的象征。南唐后主李煜在“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唏嘘慨叹失去大好山河孤独苦闷的戏剧人生。南宋诗人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行走在国破家亡夫死的残秋夜雨中,独自承受生命里那份孤独、无助、悲凉和多舛的悲凉人生,为秋平添几分淡淡的愁容。这甩也甩不掉的深愁勾起诗人多少悲痛的回忆?这简简单单的一个愁字如何能倾诉诗人心中绵绵的哀愁?
    梧桐树下的秋雨稀释不了这千年浓的化不开的文化底蕴,也无法化解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乡愁。愁也好悲也罢,历史的烟雨锁不住这唐宋的秋韵,人生的悲欢。秋挥一挥衣袖,拂去历史苍茫的云烟,为寂寞的清秋开启一片明亮的天空。
    秋,可观,可咏,可歌,可叹。
    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是秋赐予人类的一份优雅和从容。在看似闲适从容的境界里蕴含的是人类自我反思、顿悟的心路历程,是人类在无常的人生之路中不断审视自我、反省自我的生命救赎。
    秋雕刻着时光的年轮,勾勒季节的历史。秋不知不觉在青春的脸庞留下岁月的印痕。在阵阵的秋风里,飘荡着儿时在村庄生活的乡村旧梦;在明亮的月色中,倾泻着对逝去亲人浓浓的怀念。秋是故乡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心中留下淡淡的挥也挥不去的乡愁和难以忘怀的儿时岁月……
    儿时的秋是咀嚼着毛豆无忧无虑、不知疲倦的清香味道;是手握玉米秆在场里和伙伴们相互追逐打闹的顽皮情形;是在夕阳的余晖里围在小山似的玉米堆旁,看大人一边剥玉米一边玩耍的画面;是上树掏鸟窝,玉米地里抓蛐蛐,哼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欢快时光……
    秋气势如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守四方。当毛泽东独立在橘子洲头吟诵“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句的时刻,秋突然就凝重奋发起来。这惊雷般对苍天的质问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战斗的革命号角,是为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必然走向伟大复兴的革命誓言。
    秋是别离是伤痛,是团聚是温情,是亲情的交融是生命的延续。秋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对伊人望穿秋水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爱的惆怅。
    秋固然使人悲伤,可我们毕竟不能沉浸在悲伤的回味中无法自拔,而失去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秋固然使人寂寞,可我们毕竟不能滞留在寂寞的阴影里顾影自怜、不思进取,而丧失开创事业、拼搏人生的激情和动力。
    秋收获果实的芬芳,为春天传递胜利的捷报;秋迎接凛冽的寒冬,擎着风的大旗引领万物步入生命的又一轮辉煌。
                                                     (作者系三原县交通运输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