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期 第121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3-09-2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与妻论教
新闻作者:郭忠凯
    妻子是教师。
    从毕业后一个月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十几年的从教经历,十足的教者。也就像她的许多同事一样有当老师的职业病,说话语速飞快,做事麻利洒脱,说一不二,喜欢把我这个成年丈夫和她的学生放在一个平台上“优待”。
    我毕业与师范院校教育专业,也曾利用暑期实践在老家办班当老师挣钱,也曾在实习时站过两礼拜讲台,自信有资格与妻论教学,评课改讲育人谈教育。这样,除过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外,我们家里瞎扯闲聊,你来我往的争论与“斗争”就全集中在教与学的话题上,加之女儿这个小学生有时也插科打诨,使论战更热闹。
    妻一般早上披着晨光的第一抹薄雾出门,晚上载着星夜的最后几点余光回家,一两年尚可,后来我终于放弃自己的坚韧,诉说妻的有家不回,效率太低等等,话一多,不免会引起更多争辩。
    妻说如今教学工作要求多,标准杂,任务重,不仅有课堂教学,还有课外辅导,加之备课、教研、批作业、家访、班主任工作,有时还有外出学习课改、支教等等,有做不完的工作,干不完的事情,不这样废寝忘食就会耽搁工作,倘若竞争排队,自己不排到最后才怪,那多没面子。看着妻子娇弱的背影和疲惫的面容,原本打算安慰安慰,但想着要为自己这个堂堂男儿长时间居家服务出口气,马上回击到,工作多全天下教育一样多,关键是方法对不对,效率高不高。课堂上老师就是王者,可以指东打西吆五喝六;备课有教案书,只手抄不用动脑,是纯粹的机械劳动;教研活动想说就说,不说就听;家访有多种形式,把家长集中一起开会然后重点访谈也是一举两得;外出学习任务就当是旅游散心等等。说话间,我俨然就是一个从教数载的教育将军,手持教杖,恣意纵横,迟骋教园。妻说我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总比别人狂,有本事自己去试试。
    试试就试试,谁怕谁。后来有一次我去学校搬教师节发的米面油,恰逢下课,数千学生从教学楼各个门洞一涌而出,如奔糖而去的蚁群,似涨潮时的海水,顷刻间,办公室周围犹如被无数只蜜蜂包围,耳根似乎有几只大锣在敲。只见妻下课进办公室还未顾得上洗掉满手的粉笔灰,后面就跟进来几个学生,有询问作业的,有打小报告的,有请假的,有请教难题的……妻子十分钟的课间休息就这样被消耗着,打发掉学生们,刚倒的开水还未粘嘴,上课铃就响了。妻子望着我苦笑几声,夹着课本又匆忙而去。天啦,不喝酒不知酒辣,如果我在这种环境呆一天,不出一周不是学生发疯就是我要发疯。对比后才明白,还是我在灶台边随心所欲,甩拖把听音乐叼棒棒糖惬意,所以坚定信心做妻子的忠实后盾。这一役我败下阵来。
    妻说这几天又得多上几节课,课后也非常忙,面临期中考试,又要监考、评卷、统分、讲评等,如果学生们考得不理想,受校领导批评不说,还得自己生闷气怒其不争哀己不幸,辛苦劲好像和总理相当。一次两次还可以,说得多了也就不耐烦了。我也有一堆拟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心累身累脑乏力困。妻说换过来试一试。试试就试试,不就监考时教室边一坐,学生用脑老师用眼,思想可以放松;阅卷评分时在一张纸上读人学识,轻松随意;讲评就题论题,错批对赞,无需题外发挥。
    恰好周末,刚考完试的妻子抱三沓厚厚的试卷进屋,说晚上要加班阅完,明天早上讲评。我想该是自己露一手的时候啦,遂自告奋勇要阅卷。妻坚持说我干不了,后软磨硬拖下才勉强同意让我帮忙,还将标准答案抄在一张醒目的白纸上做参考。自持大学中文系毕业,又在办公室一直动笔杆子,小小的初中语文试卷岂能难倒我,三下五除二就阅完一沓卷子……不想第二天妻子就冲我发火,说卷子中错误百出,该得分没得,错题打了对号。我还狡辩说学生们都不容易,可得可不得的分都大方给他们以作鼓励等等。妻子听后哭笑不得,平心静气地对我说,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的一个基本手段,一些知识点的错误会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下次不再重犯,分数高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负责任的态度看待每一份试卷,教要一是一,二是二,学也要钉是钉,铆是铆,千万不能模棱两可,会误人子弟的。在妻看来,教学严格就是负责任,厚道大度对学生可以,对学习就不可以。妻子的这番“小道理”我无言反驳,只觉得脸有点发烧。不用说,又输了。
    后来妻子备课总坚持手写笔抄,很少用网站上的现成教案,把我想着偷懒下载一篇了事的念头击得粉碎,而妻子在电话中叮嘱解答学生疑问的热情劲头和语气之温柔,与对我的横眉冷对,恩威并施也形成鲜明对比……
    我此时也才明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妻子,与我这个毕业教育专业未曾从教却想洞悉教育理论的“伪教育者”是有天壤区别的,在谈教论学方面,我的理论总会如美丽的肥皂泡,骤然光鲜后立刻破碎在大气中。至此,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待妻子神圣的教育事业,我不再持批判现实主义态度,而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言明立场,旗帜鲜明地加以支持,为我上小学的宝贝女儿,也为了无数个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们。
                                                  (作者系咸阳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