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6期 第142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5-11-1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澄城所里的年轻人
新闻作者:记者 李 华 通讯员 孙 涛 陈嘉良


    今年4月底,团中央授予省高速集团西禹公司澄城管理所“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对于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集体来说,这是件大喜事。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期间,澄城所里涌现出“文明执法模范”、“爱岗敬业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10类道德模范。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其中的4位,就像《青年文明号之歌》里唱的那样,他们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烧,平凡塑造心灵的崇高。
爱岗敬业模范惠钢伟
    记者给惠钢伟算了笔账,一天路面巡查200公里,徒步巡查3公里,每年的有效工作天数按260天算,9年的时间,他巡查了近47万公里道路,徒步巡查超过7千公里。9年,从养护技术员到养护股长,惠钢伟自己都没算过自己在巡查的路上总共跑了多少公里,因为在他看来,养护工作已经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得心应手。
    惠钢伟是个80后,回忆起第一次检查金水沟大桥,他说:“这座桥的支座距离桥面有30米,支座与地面的墩柱高50多米,检测车无法完成任务,只能靠人爬云梯上去检查。腿在抖,眼睛不敢往下看,那也得硬着头皮上啊!”2010年“迎国检”的时候,就像惠钢伟自己说的,那是澄城管理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很多东西都得摸索,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时候惠钢伟还没结婚,女友经常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能休假回家,他总说:“等忙完国检!”谁知道国检结束,日常的工作他还是放不下走不开,还是常加班,所里的人都知道,那阵子女朋友总埋怨他是“骗子”。如今,女友早已变成老婆,带着不到2岁的孩子在华县生活,除了回华县那90多公里的盘山路让人有点惆怅之外,说起这段时,惠钢伟是一脸的幸福。养护干久了,惠钢伟也有很多小发明小创造,澄城管理所的成果陈列室里就摆着他和同事们发明的养护“五件套”。常规巡查养护之外,包括对保洁人员的管理惠钢伟都很细心,他说:“保洁员年龄都偏大,我们见了都叫姨叫叔,人心换人心嘛,管理人性一点,工作起来也方便一点。”
监控“百事通”李新利
    李新利开口之前,坐在旁边的同事先介绍起了监控室的工作:“别看稽查整天坐在监控室里,不用风吹日晒,不用除雪保畅,可他们负责上传下达,很重要。而且,稽查监控也有自己的难处。”记者问:“那这岂不就是个‘得罪人’的工作?”李新利一边点头一点笑:“对啊,对下要监督收费员的文明服务是否到位、后台操作是否规范,收费员如有违规违纪我们必须及时向上级汇报。”
    1986年出生的李新利是所里的各类收费政策的“人肉检索器”,所有的政策在她的脑子里都分类清晰、信手拈来。虽然每年的春训冬训收费员们都会学习各类政策,可是在处理特情车辆等实际操作时,还是会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这个时候,所里的收费员们都会想到李新利,“百事通”的名字也由这而来。“那政策大家都学,怎么就你一个人成了‘百事通’?”记者问。李新利说:“跟工作相关的事我都喜欢研究,收费政策学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一类政策是相对固定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适用的,多用点心,也就都记住了。同事们不懂了就问我,会的我就快速解答,不会的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百事通”通的不光是政策,包括后台监控室的查询系统、各类机电设备她也通。记者问:“一个女孩子,喜欢研究操作系统、机电设备?你学理科出身?”李新利还是笑:“没有没有,我学文科的,刚工作也干的是收费工作。我只是喜欢问,有时候查询系统或者机电设备出故障了我就会打电话问专业机构的专家,问个所以然出来。时间长了,也就积累得多了,现在一般的故障我拿着手册就能解决。”
十佳路政员邹云龙
    西禹高速K938至K939是长大纵坡,属于事故多发路段,尤其是冬天。2013年冬天,就在这里,一辆大车因为爆胎发生侧翻,导致多车连环相撞,澄城路政中队路政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其中就有巡查二班班长邹云龙。邹云龙查看事故现场,发现一辆事故车里有一名孕妇受伤,孕妇不停喊冷。邹云龙想都没想,顺势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递给孕妇让孕妇穿上保暖,随即又脱下反光背心让孕妇穿上,他说:“这个背心虽不保暖,但能保证你的安全!”说完,他又赶紧回路政车上拿出备用的反光背心自己穿上,毕竟,这样极易发生二次事故的场合,安全第一。
    身材高大魁梧的东北大汉邹云龙,总是心思细密。他说:“路政巡查是‘屁股上都得长眼睛的工作’,尤其在事故现场,我们路政总是先于消防、交警第一时间到达,我们要保障现场安全、防止次生事故。”记者问:“你是所里评的什么模范?”邹云龙有些不好意思:“嗨,是助人为乐模范!可是咋说呢,我们路政员的工作就是上路巡查,你说遇到流浪的孩子、遇到被困的司乘,买点面包泡面给他们不是举手之劳么?”就像惠钢伟已经把日常工作当成跟吃饭睡觉一样的事,邹云龙也把巡查过程中自己伸出的这一次次援手当成了分内的事。其实,像在气温零下的夜里爬边坡帮司乘找重要发票,自己脸被划破、裤子被划烂,深夜抹黑抱起重伤的伤员联系运送车辆并自掏腰包付车费,这样的事儿做起来远没有邹云龙说得那么轻松。省高速集团“十佳路政员”的称号就是力证。
巾帼治超员张丽莎
    29岁的张丽莎是大荔县人,声音洪亮,有啥说啥,采访全程都说的是老陕话,颇有“假小子”的英气。“干治超,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个特别的‘大礼’,我亲眼看见一辆刹不住的大车撞倒了治超亭。”张丽莎回忆起9年前第一天上班时的情景。尽管如此,她还是对治超工作情有独钟。
    “因为大多上高速的超限车都是当地的车,我也算是当地人,有时候劝返起来更好说话。而且我对这周边的地理环境熟悉,司乘遇到的问题能解答的我都帮着解答了。”张丽莎说:“被劝返的超限车司机大多都火大,情绪激动,我一般不跟他们硬碰硬,我都会跟他们说你们先歇会儿消消气,等气消了咱俩再说!”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是张丽莎干这么多年治超总结出来的最管用的“换位思考”法。就是这样,这个泼辣的姑娘,工作不光凭热情,也讲方法。她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治超检测七步法”,在员工得到应用和推广。有经常超限的司乘都跟张丽莎成了熟人,还常打趣说:“我大老远要是看见你在治超车道上,我就怕!”在生活中,张丽莎也是个热心肠。所里新来的女孩对工作和环境种种不适应,她主动当起工作上的“领路人”和生活上的“知心人”,工作之余带女孩熟悉周边环境、聊天排解孤独,让新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有问题,找莎莎!”这句话,在澄城所里早就流传开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