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7期 第149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7-2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读书的差异
新闻作者:文 / 袁立忠


近日,泰国一网友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组照片,50多名日本学生在机场候机厅整齐地席地而坐,其中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上蹿下跳,甚至没有人在交谈,而是一人一本书捧在手里,都在安静地看着书。他们似乎不会受到外界的打扰,这样的场景让泰国网友震惊了。
文章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国内的网友也都坐不住了,很多人都留了相同的言:这些孩子是那个国家的未来。网友说的何尝不是,这一幕形象的背后是一股阅读的力量,阅读力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从下一代人的身上能够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日本人有多重视教育,从这些孩子们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日本孩子走出国门,是怎样的形象,从泰国网友发的照片中也可以显而易见。
如果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起跑线上又要赢在哪呢?在日本小学生一个月的读书量调查里,基本上都做到了1―4本的读书本数。从国小到国中,学生每天的早自习就是各自安静阅读。令人意外的是,他们早自习阅读的不是教科书或参考书,而是课外读物,大部分是小说之类。整个教室充满着阅读的书香气息。而且在小学里很多书柜都是摆在走廊,开放式的,书架很低,无处不在,小朋友伸手就能拿到,自然而然地培养了读书习惯。早在1960年,日本就发起了“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钟书。几十年过去,这项活动深入家庭,让亲子阅读融入了日本孩子的生活,2001年,日本还从英国移植了“图书起跑线”运动,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真正从国家的高度去推动阅读。
再来看日本成人的阅读,在日本的二手店卖的最多的是书,而且二手书店的生意也总是很火,或许那是读书文化的一种传承。尽管二手店里的书籍虽然是被人读过的,但是很多书被保护得和全新的没有差别,因为在书店买新书的时候店员多会小心翼翼地为你包上书皮。就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惜书之情,那是对文化和作者的一种尊重。在日本有一种书叫“文库本”,其廉价且因为只有手掌大小而便于携带的,适合人们出门的时候随身携带,并利用等车、坐地铁等碎片化时间拿出来读,因此有助于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孩子们在泰国机场能够如此表现,不是作秀,也不是强制,这就是这个国家最让人“害怕”的地方。
让我们“害怕”的也远远不止日本这一个国家。据媒体曾经报道,2014年以色列犹太人人均读书68本,日本44本,法国24本,韩国15本。由此看来最爱读书的是犹太人,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甚至也离不开书。犹太人的母亲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提起阅读,德国人也非常热爱,他们的阅读习惯常常被称为“德式阅读”,全国91%的人都参与阅读这件事,除了足球和啤酒,阅读几乎是全民参与的一项个人活动。德国不仅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图书市场,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地铁、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德式阅读也曾被国人拿来激励:高颜值的人都在看书,你却一直刷朋友圈。
在电子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孩子的童年被手机、ipad、电脑填充。就连我们成年人,又有多久才能安静、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呢?古语云: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翻译成俗话就是说: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是时候学会摒除浮躁,清心寡欲地好好读一本好书了,久而久之便能抵达远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