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期 第149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8-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七下八上”不再“七上八下”
----------西安公路管理局干线公路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速写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路 通讯员 章龙

 8月2日清晨,盛夏的阳光早早地便洒在了陈家河道班的院子里,橘色外墙上“陕西公路”4个大字格外醒目。班长老郝像往常一样,带着道工上路养护。 108国道旁,树木葱茏、河水清幽,习习山风不时地撩拨着道工们的衣角。就在道工们奋力挥舞铁锹,汗水浸湿第一茬衣服的时候,天色突然暗了下来,沉闷的雷声在山间炸开,黄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碎成一地水花。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不一会儿,就灌满了路旁的排水沟。 “不好!”看着山上战战兢兢、摇摇晃晃的树木,老郝在心里默默念道。 出现险情 滂沱大雨在秦岭中肆虐,雨柱像利箭般射向大山,树木在挣扎,拼命地想抓住大地。然而,他们的努力,在暴雨面前都是徒劳。 久经暴晒的山体吸饱水分,开始活动筋骨;雨水漫过排水沟,开始向挡墙发起冲锋…… 8时15分,老郝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108国道K1409+680处发生险情,100余立方米的山石滑塌,阻断交通;4米多长的下挡墙被掏空,路基失去保护,岌岌可危;50余辆车、100多名行人被困,滞留山中。 老郝一面派人跑回道班向西安公路管理局值班室报告险情。一面带着道工用手头简易的工具,做起了临时警戒标识。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应急响应 险情就是命令。 接到陈家河道班报告后,西安公路管理局立即启动《国省干线公路防汛抢险应急保障预案》Ⅲ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下设现场抢险组、交通保障组、后勤服务组及信息报道组4个工作小组。同时集结长安、蓝田、周至、三桥公路管理段的4支应急队伍迅速赶往现场。 11辆应急抢险车运载着75名抢险队员及空气动力站、发电机、编制袋、锥形筒等抢险物资在雨中急行军。雨水拍打着车窗,像点着了一串串连珠鞭炮,炸得天地一片苍茫。 9时45分,车队抵达陈家河道班,人员、车辆整齐排开,汇成了一座流动的橘色长城,一场抢险保畅的战斗即将打响。 抢险保畅 简短的部署之后,上午10时,现场抢险正式开始。 由路政人员组成的交通保障组封闭交通,设置安全警示牌,迅速疏导行人、车辆,维持交通秩序并负责警戒。现场抢险组分两个队伍开始平行抢险,一队清理塌方,一队进行路基缺口的抢修。与此同时,信息报道组立即向省公路局、市交通局值班室、交通部网站上报交通阻断信息,并利用局网站、微信、报纸、广播、可变情报板等方式发布交通阻断信息,请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择路绕行。后勤服务组及时做好受困人员的安抚工作,为他们送上饮用水和方便面。 雨,更大了,仿佛银河飞泻,瑶池崩塌,水珠汇成了水流,像无数条水蛇在路面上疯狂地扭动身躯。 排除险情 “快跑!”就在抢险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时,远处的观察员突然大喊一声,猛烈地挥舞着手中的安全旗。 所有人员训练有素地快步撤离抢险地点,紧跟着山石再次滚下,二次塌方了。 现场指挥部会商决定,待山体稳定后再继续清理。 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抢险人员用空压机将一块横亘道路中央的巨石破碎后,险情得以控制,道路恢复了单车道通行,受困人员、滞留车辆开始有序疏散。 从接到命令到排除险情,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西安公路管理局完成了信息报告、应急队伍及抢险物资集结、交通封闭及安全疏导、道路抢险4个演练科目,全面锻炼了抢险突击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直到现场群众看到抢险人员在大白天打开照明设备,模拟夜间抢险情境时,才缓过神来:“这原来是演练啊?太逼真了!有这样的队伍,我们再走108国道,心里就不会七上八下了”。 记者手记: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影响,今年6月份全面入汛以来,我省经历多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截至7月26日,已造成54个县区26.3万人受灾。 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称之为“七下八上”,是防汛的重点时期。面对依然严峻的防汛形势,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特别是公路交通部门没有丝毫懈怠,而是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把省厅的防汛保畅要求落到了实处,筑起了一道道防汛保畅的“坚固防线”。 此次西安公路管理局从实战出发,自加压力、提高难度,选择路况更加复杂、地质更加松动、生态更加敏感的108国道秦岭段进行演练,并取得圆满成功,再次彰显了西安公路人、西安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素质。 正如现场群众所说:这场演练仿佛是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悬着的心不再“七上八下”。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