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比较喜欢宋词,闲时常翻读几首。喜欢宋词始于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多年来在诵读这些曾熟悉或已陌生的词中,感受体会不断加深。因而对宋词的喜欢也与日俱增。
喜读易安词,羡慕她幸福时那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会心于她的“玉瘦香浓”、“人比黄花瘦”,更震撼于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啊,当一个人无奈地承受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时,能不“欲语泪先流”吗?那双溪的蚱蜢舟,自然是“载不动许多愁”的。多少回梦里,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羞涩情怀,显得如此陌生,恍若隔世。苦难是一笔财富,没有后半生的苦痛,在淘尽无数英雄汉的词苑中,又怎能盛开这样一枝光耀千古的女儿花?
喜读东坡词,同样的《江城子》,他一时是“左牵黄,右擎苍”的射猎英雄,一时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悲情男人,“侠骨”与“柔肠”竟然如此和谐地集中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那“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独特感悟,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他“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喟叹,想来这一切是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吧。不仅是词,苏轼于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喜读李煜词,虽然不能体会亡国之君“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离愁、“玉树琼花作烟梦”的苦痛,但“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多少个漫漫长夜,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也是“无言独上西楼”,空对如勾之月,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至于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说尽人间愁绪之极至。李后主虽是失败国君,但后人铭记的国君里是会有他的词。
喜欢的词人还有很多:陆游、晏殊、柳永、秦观……感谢他们用词把普通人内心的情愫化为如此美妙、贴心的诠释。每每翻看宋词,就如那久远时代里的华彩乐章在耳畔回响,心随词动,情随韵生。那些看似没有生命的文字,就会在眼前幻化成一道道灵动的风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萧瑟边关。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春色,有“黄叶地秋色连波”的冷落清秋;还有“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甜情蜜意,“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翘首牵盼……每每读起宋词,那些鲜活的文字就牵引着思绪穿越时空去体味情感的摇曳多姿:那“人比黄花瘦”的入髓相思;那“相思无通路”的无奈喟叹;那“执手相看泪眼”的难分难舍;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夫妻情深;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乡情;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愁怨;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豁达;那“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或婉约清丽、质朴厚重,或洒脱飘逸、狂放不羁,或啜饮孤独、豪放雄浑。平仄有序,沉郁顿挫……可谓是读之赏心悦目,思之回味无穷。
读宋词能从中体会它的美好和美丽。宋词是美好的,它如一盏香茗淡香四溢,如一坛美酒醇厚醉人,如一曲广陵传承千古;它如竹林小溪潺潺流动,轻轻浸润着心田,如大江奔涌,淘尽尘俗兴衰。宋词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会让人心生感叹和骄傲。感叹于汉字的魅力如此神奇,骄傲于古人先哲的慧心巧手,能把几十个汉字看似不经意间的一剪一辑,一组一合,便织成了历史走廊的锦绣,凝成了时间长河的琥珀,成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真令人叹为观止。
每当夜幕降临,斜倚床头揽词一卷。当乳白色的灯光映照文字时,将宋词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心头:似乎夜色因一卷宋词温馨起来,人生也因有了宋词相伴而丰富美好起来…… (作者系铜川市运管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