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群英荟萃的舞台,陕西公路作协文友共聚一堂,交流创作心得;这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文友各抒己见,建言公路文化发展。
11月下旬的一天,初冬暖阳,省公路局七楼会议室,陕西交通作协公路分会召开研讨座谈会,纸墨飘香,相聚一堂,畅谈如何发挥文学作用,推动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大家交流心得、提出建议、共谋发展。参加座谈会的有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石飞荣,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商子秦,中国作协会员、作家丁晨、蒲力民、曹汉秀,有新锐诗人宁颖芳、小小说作家郭忠凯,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张永涛、侯宁、唐毅,负责行业宣传工作的省公路局党办安红星、王惠,还有一直活跃在陕西交通作家圈子的刘峰、周迎春,不过今天,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公路人,都是用心、用文字描摹公路行业群体的文学爱好者。
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文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学。当你的笔去触摸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努力的生命状态,你的笔才是有力的。
来自宝鸡的张永涛说:我身边有很多默默劳作的公路养路工,他们年复一年的生活工作在深山荒林,在快节奏信息化的今天,他们的人生状态、喜悦与困惑,这些公路战线上鲜活的形象将会成为我今后创作的方向。
已出版了两本报告文学和一本散文集的周迎春说:这几年我致力于走遍陕西的大山沟壑,去寻找那些老桥的痕迹。这些始建于明清或者更早年代的古桥,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我想通过摄影镜头和我的文字,去记录那些行将逝去的古桥的踪影,也算是为陕西道路桥梁史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曾经在多个行业有过工作经历的中国作协会员蒲力民,每到一个工作岗位,都会用文字去撰写他对这个行业的思考。2016年他倾注于所有精力,完成了20万字长篇小说《交通局长》,他说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儿,这部小说就是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客观的笔触,去展现交通行业的方方面面。
在公路交通行业工作了近50多年的丁晨老师,退休后更是厚积薄发,在《西安晚报》开设专栏,书写陕西交通史话。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大交通散文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将交通文化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中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商子秦老师对公路交通行业有很深的感情,他曾多次参与陕西交通采风活动,对陕西公路作家这个群体也非常熟悉。他说:一个行业有如此多的职工爱好读书、写作,与这个行业本身所具有的厚重的文化传承有关。文学是无形的资产,处处影响一个单位的进步和发展,是一种长远的积淀。坚持发现素材,捕捉生活中人与事,并不断坚持写作的过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就是在一点点的积淀这个行业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希望大家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在你们中间出来有大气魄、大情怀的作家,真正把公路交通这份事业的情怀写深入,出现震人心魄的好作品。
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石飞荣在听了公路作协成员们的创作规划和商子秦老师的讲话后,谦虚地说,在座的都是文学方面的专家,在这方面自己是一个门外汉,作为读者,也作为一个公路人,我谈谈自己的感想。文学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作品,它能影响人的精神,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心灵震撼。一个重视文化的行业,也会让这个行业更具有人文情怀,眼光和谋略也将会更加长远。你们是公路作协,我希望大家能多关注公路交通发展,立足于自身的职业特点,把你们的创作跟公路结合起来,走出个人小情感,去书写公路交通战线上的人与事儿,尤其书写出奋战在一线的公路人的生活,把他们的情感、经历、人生故事写出来,捕捉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这样深入现实的作品,更有行业特色,也更具有现实意义。(作者系省公路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