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期 第153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1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七音碑的悲歌
新闻作者:○ 唐志强


2500多年前,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的师旷,巡游列国时回到扶风,完成了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阳春》《白雪》,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记述古代音乐发展史且自身尚可发出七节音符的神奇绝妙的乐器――七音碑。
那天,我和几位文友驱车数十公里,穿小道过乡村,一路颠簸,驶过关中环线,来到古周原的扶风县法门镇马家村。寻找师旷的墓并不很顺利,关中环线上只有一块古迹指示牌。几番询问,我们才在一位乡党指引下进了马家村。又几经辗转,在村中一位老人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这位音乐鼻祖的坟茔前,但此刻我却又难以相信眼前所看到的画面:没有想象中的宗祠园林,上世纪八十年代竖立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已字迹剥落;老人所指的地方,竟是沟壕边一块满是荒草的坑洼之地!看着我难以置信的样子,老人又道:“这就是师旷的墓,原来墓前那 2米高的封土在‘文革’中就被挖去作为肥料撒到地里了。自从前年在关中环线上竖起一块古迹指示牌后,到这坑里祭拜师旷的人多了。”听着老人的话,看着脚下这片被杂草掩盖、甚至堆着垃圾杂物的“坟茔”,我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老者告诉大家,师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块七音碑,是可发出七节音符的神奇绝妙的乐器。据传,师旷死后,七音碑在战乱中被遗弃荒野,法门寺建成后,一位有心的和尚找到此碑,并将它移至法门寺。但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这块七音碑被一帮人砸坏并抛到一个石灰窑烧掉了,因此,我们也无缘看到它了。
关于这块七音碑的年代无从查考,据后来考古学家推断,至少不会晚于隋唐时期,也有人推断诞生于北魏时期。而这块举世无双的、本身能发出钟磬般的音节、上面镌刻着中国古典音乐发展史和技巧的七音碑被焚毁,却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悲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个重大遗憾和损失。
传说归传说,师旷为何被埋葬在扶风,文字记载屈指可数。两千多年过去了,被誉为“乐圣”的师旷,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贡献巨大,创造了五音六律,对乐器的音质、音律有极高深的理解,被尊为音乐界鼻祖;《阳春》《白雪》成为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现已改编成多个版本被后人传唱。师旷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借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善辩口才赢得悼、平二公的信任,悼公末或平公时为太宰,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他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敬仰;他虽以乐师身份入宫,但却以乐谏君,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劝导君主爱惜民力,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他一生辗转于大江南北,晚年长眠于那荒凉的坟茔。没想到,这坟冢历经千百年风云变幻,如今竟掩盖在这萋萋荒草之中,连一方封土也不剩了!
或许,古周原已将他遗忘,扶风郡已将他遗忘。夕阳西垂,来时激动的心情,此刻竟生出一丝悲凉之意。我在心里默默凭吊了一番师旷后,与文友们慢慢返回。一路上我几次回望渐渐远去的马家村,心想,我终于寻找到了师旷,寻找到了被周原几近遗忘的师旷;也愿这寻找终能拂去岁月累积的尘埃,让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能被人们永远怀念和珍藏。
 (作者系扶风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