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期 第15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1-1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第一版 下一版 >
基于车载称重技术的货车安全运输综合监控研究在我省试验成功
新闻作者:科技处
 

本报讯  日前,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省交通运输厅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的基于车载称重技术的货车安全运输综合监控研究在我省试验成功,并通过验收初审。

货车占我国公路交通组成约七成比重,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利益驱使下的货车超载超重问题屡禁不绝,超限超载引发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事故频发;采用传统的计量称重、人工缴费方式,严重影响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通行效率;货车的违法分合载、违规倒卡、冒领套卡、车型不符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通行费流失。现有的两客一危车辆监控系统,由于缺乏对货车装载重量的实时全程监控,仅能掌握车辆行驶路线、速度、货物属性以及常用运政信息,难以实现对货车的综合监管。为了解决货车全程治超监控、逃漏费以及收费站通行效率等问题,为物流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2014年交通运输部将基于车载称重技术的货车安全运输综合监控研究列为重点信息化技术研究项目。

2014年4月至今,在省交通运输厅统一组织和厅领导的高度关注下,由陕西电器研究所作为第一承担单位,陕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心、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交通厅运管局、陕西省汽车检测站、陕西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等单位参加,开展了基于车载称重技术的货车安全运输综合监控研究,以货车不停车收费应用为切入点,研究解决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通行效率和综合治超问题。通过在货车上安装智能感知单元,获取货车的载重量、位置、路径、速度、状态等动态信息,可以实现对货车状况信息的实时全程监控;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车载智能终端将车辆相关信息直接上传给路侧设备,实现货车的ETC缴费,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通过与卫星定位系统的融合,为物流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车辆行驶状态、动态载重信息等全面的监管手段。项目组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溅射薄膜技术在大结构力学敏感器件上的应用、车载称重单元的稳定性和准确度、车载称重算法模型、车载单元与ETC系统的无缝链接、系统标定方法及防作弊等关键技术问题,车载称重综合精度达到2%~5%。截至目前已为100余辆货车安装了车载称重单元,实现了全程治超监控;为20余辆货车安装了ETC车载终端,已经可以在10公里的时速下通过西安绕城、西汉、西长高速的30余个ETC收费车道实现自动计重、缴费,通过收费软件升级后将可以支持在全省高速公路各ETC车道实现不停车称重和缴费。通过一个阶段的试验和运行,车载称重精度、货车ETC缴费流程得以验证,切实提高了货车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和全程治超的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检定规程1项,同时提出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管理对策。2016年12月12日,项目通过验收初审。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后,将彻底改变目前的传统的治超模式,降低路面治超、源头治超工作成本,减少由于超载问题所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通过实施货车ETC,车辆在通过收费车道时将无需停车计重、人工缴费,货车在收费站的通行效率提高一倍以上;通过车载称重系统的推广应用,会影响我国称量计重上下游行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逐步形成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条,为优化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升级提供广阔的前景。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