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庄户人的小年。
当冬日的暖阳爬上了高高的白杨树梢时,位于巴山脚下的西乡县杨河镇杨河村也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有的杀猪宰羊,有的拆洗被褥,把年的味道炒的越来越浓了。但是,村民们今天更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帮扶他们村的汉中公路管理局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又来村里了。
在村委会,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党支部书记刘永德就打开了话匣子。杨河村地处西乡县牧马河南岸,共有703户2167人,耕地面积1365亩。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专门为该村(那时叫杨河乡)党支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作了重要批示,成为“远学大寨、近学杨河”的典型。但是,由于该村地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山山峁峁、沟沟壑壑,人均耕地少,产量不高,“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全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因学、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13年底,仍有208户贫困户,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靠天吃饭是常态。
自2015年,杨河村成为汉中公路局的帮扶对象后,村里就开始发生变化,局里派来了第一书记,和村委会班子及村民们同甘共苦,共谋发展大计,制定出了杨河村脱贫的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积极争取15万元的村组道路改造项目建设资金,保证了该村道路建设顺利启动,帮助该村引进社会资金250万元筹建有机茶加工企业,为该镇万亩茶园连片开发增添了后劲。去年,汉中公路局又多方协调,落实了该村通村公路建设计划140多万元,为该村修了一条宽3.5米,长3.5公里的通(村)组水泥路,让祖祖辈辈翻山越岭走泥巴路的村民享受到了晴天雨天脚不粘泥新生活。同时,村里的茶叶、养猪、养鸡、肉牛四大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村里成立了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扶贫资金筹措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 “造血”功能得到发挥,茶叶种植面积达到977.5亩,生猪存栏量增加到5000头,新建肉牛养殖场所2个,养殖数量40头,山羊30只;全村土鸡养殖数量达1.5万只,与2013年全村零星散养相比增加了1.2万只;当年全村就有56户贫困户181人通过多种措施脱贫。在此基础上,汉中公路局又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先后为该村购置了电脑、复印机、文件柜和办公桌椅等设施,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先后筹资5万余元,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为该村孤残老人、贫困学生和帮扶对象送去大米、食用油、学习用具及慰问金等,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牵挂与温暖。
村委会的院子里暖意洋洋,88岁的五组村民李先春和患病几个月的村民马中安等6户贫困村民今天更为激动,在春节来临前,汉中公路局党政领导没有忘记他们,今天又给他们送来了米、油和慰问金,让他们倍感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款款情意,激动的泪水和笑意爬满了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
树上的两只花喜鹊上下翻飞,叽叽喳喳咏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它们仿佛也知道春的脚步即将来临,要学一支新曲来为春天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