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陕西省志・水运志》,如何客观、全面、翔实地记述1991至2010年全省内河水运的变迁,使之真正承载起“资治、存史、教化”的致用功能,是我们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一直思考、努力探索的命题。按照第二轮续修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本着精修良志佳志的目标,坚持存真求实,从观点、体例、资料、内容、行文和印制等环节,精编细修,力求编纂一部具有资料性、专业性、科学性与时代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水运专业志。
梳理水运变化脉络 把握通篇记述主线
记述主线是专业志贯穿始终的基本脉络,是统领全篇内容的主导基调,同时也是保证专业志编修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从水运志续修工作起始,就加强记述主线的研究。我们把记述断限内水运发展,放在全省自然地理环境、内河水运发展历史、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消费结构升级的格局中,全面、系统进行思考和分析,梳理并归纳这一时期内河水运的优势与劣势、地位与作用、发展与变化、成就与问题;认识全省内河水运在开发环境变化中生存并得到发展的轨迹,水运虽处综合运输补充地位但运输量持续增长的势态,水运发展对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优化运输结构具有的功能,水运对建设低碳、绿色、环保型社会,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所发挥的作用等等。在把握水运这些发展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港航设施建设、客货运输结构、水运技术装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将近20年定位为全省内河水运恢复发展、加快发展和走向全面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与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时期,同时内河水运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优势和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发展还任重道远。我们以此发展主线为主导,谋篇布局,设计篇目,选取资料,安排内容,并使全体编修人员理解、掌握并自觉运用于各篇章记述,以客观、准确反映这一时期水运发展变化的动因与进程。
总括水运演变势略 彰显发展变化特色
记述近20年水运发展,关键是要通过各方面记述,勾画这一时期水运发展势略,揭示水运发展规律,彰显行业与时代特色,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水运,吸取水运发展经验教训,引为今后水运发展的借鉴。为此,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用辩证的视角,通过对水运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行业变化特征的分析,提炼近20年内河水运发展变化的行业和时代特色。一是内河水运开发以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建设重点从黄河、汉江并重转向以汉江为主;从以航道整治为主,转向航道、港口、码头建设并举;二是水路运输此消彼长,长途客运萎缩,短途客运稳定,旅游客运兴盛并持续增长,成为水路客运的新增长点;货物运输由长途与短途并举,转向以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短途货运为主;三是水路运输扩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发展,经营主体由以国有运输企业为主,转向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四是代表内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营运性船舶,由以木质、非机动为主发展到以钢质、机动为主,结构趋向优化;五是水运行业管理随着改革深化和事业发展而逐步加强,基本实现由直接、审批型管理转向间接、服务型管理。这些方面,展现了全省内河水运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了陕西作为非水网地区内河水运兴衰的“个性”,自然构成断限内全省水运发展的行业与时代特色。为增强特色内容记述的鲜明性,我们通过有关章节分散反映和专设节目集中陈述,突出水运开发环境变化、港航重点项目建设、水运改革开放深化,客货运输结构变化、营运船舶更新换代、科技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管理改善与创新等重点和亮点。推进内河水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是这一时期水运发展的主旋律,当然是全志加强记述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在有关事物记述中,运用新的视角,在改革开放做法与效果上多着笔墨,使改革开放与事物发展变化有机融会。对部分改革开放的内容集中加以反映。如在机构与企业篇、行业管理篇的运政管理等章下,通过水运市场扩大开放与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国有水运企业改制、转产与破产,私营、股份制水运企业兴起与发展,水运行政许可、水运运价和市场监管理念、内容与方式变革,建设项目施工与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推行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水运改革开放的进程与主要成果。
充分记述水运成就 客观反映存在问题
续修水运志除设概述、大事记、附录与索引外,全志共设七篇、二十五章、七十五节,共60 万字,内容横陈内河水运百科,全面反映水运地理、规划、航道、港口、渡口、码头、客运、货运、船舶、科技、信息化、机构、企业、社团以及管理、人物等的变化与现状。各部分内容编写,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反映水运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和新变化,以展现近20年水运事业取得的前所未有的进步,并以此彰显人们为推进水运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与贡献。同时,对水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或出现的问题,既不遮掩也不回避,而是据事直书,实事求是地加以反映,展现水运发展变化的客观性与完整性。如实记载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对“资治、存史、教化”而言更具现实与历史意义。这一时期水运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航道里程少,等级低,港口、渡口、码头设施比较落后,水运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水上交通安全基础不稳固,水运应急保障系统不完善,水运企业自我发展与抗风险能力不强,水运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黄河、汉江等通航河流水电枢纽碍航等等。这些问题除在相关节、目内容中反映外,在概述和篇章下无题序中集中阐述。对存有争议而又值得记载的个别事件,我们依据有关资料予以客观记述。如1992年“6・13”黄河重大沉船事故,是近20年黄河水运最为惨重的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故为一艘山西籍渡船违章超载航行在黄河山、陕界河水域发生翻沉所致。事故归属及由谁牵头负责调查处理的问题,当时陕、山两省认识和看法分歧,国务院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亦未对此作定论。这起致16人遇难、31人失踪的重大责任事故是否在本志中记载,行业内和编写人员均有不同意见。我们本着对生命尊重、对内河交通安全警示、对水运安全发展负责的态度,坚持在本志中加以记载,目的在于提醒和警示世人,人的生命至高无上,水运安全须警钟常鸣。为此,在水运交通安全管理章如实对这起事故做了记述,并客观陈述事故归属争议。
注重内容相互衔接 完整展现水运变迁
水运志分期续修,本时期续修的内容前后之间以及本志与前志内容之间,如何保持连续和完整,是我们在续修中注意把握的重要一环。本时期续修内容的连续性,既体现于本志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也体现于本志与前志内容的相互衔接。本志内容的相互联系,关键是处理好各部分内容的交叉问题。由于水运事件牵涉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本志各篇章记述内容前后交叉较多。我们通过合理设置篇目、加强编修过程沟通、精心通稿总纂三个环节,采用侧重各异、角度区别、祥略互见等方法,力求使主体内容前后照应、有机联系,避免相互割裂、矛盾、抵牾与重复。志首概述,围绕全志主体内容,紧扣发展大势大略,以提纲挈领、高度凝炼、纵横融会、述论结合的笔法,总括要点、展示重点、突出特点、彰显亮点,总结经验、纵论得失、揭示规律、展望趋势,力图以精、特的文字和“快笔”的文风,既统揽全志内容又具引而不发功效。篇章下无题序,承上(概述)启下(节目),简要阐述基本内容、结构层次、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起到导读作用。与前志内容的衔接处理上,本轮续修基本依前志体例结构、类目而续,但又不拘泥于前志篇章布局,因时而变,突出近20年水运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于贯连中有取舍,于承继中有新创。根据前志记述内容,本轮续修内容做了较多的续、增、纠。即续前志记述内容仍存在并有发展变化的,如水系概况,航道、港口、渡口与码头建设,客货运输,管理机构等;增前志篇目中没有或新出现的,主要是水运地理与规划,航道养护与抢险修复,港口、渡口与码头运营,水运科技与信息化,水运资金,队伍建设,水运企业与社团,水路运政管理、港航管理、地方海事与水运交流合作等;纠即是对上志存在的错讹进行考订修正。陕西内河一些历史名渡如黄河吴堡川口渡口、韩城芝川渡口等,曾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前志对此有些记述不到位或有些未作记载,本次续修在记述这些渡口变迁时,内容适当前溯,增加了这些名渡历史上曾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并附相关事件的历史照片,使其曾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承载和现显。上志大事记记载的1988年8月29日府谷县黄甫乡下川口渡口渡船肇事一事,读者反映此次事故发生时间与死亡人数均有误。我们接到省志办转来的读者意见后,组织人员对当年这起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了核查;通过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与寻访有关当事人,查明上志关于这起事故发生时间和遇难、失踪人数记载确实有误,于是专列《前志勘误》一节,陈述核查经过及事故发生情况,对上志记载的此次事故发生时间和遇难、失踪人数做了纠正。
当代续修水运志,是在水运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深刻变动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通过上述实践,力图解决入志诸多事物发展尚未定型,变化实质与结果还不明晰,某些事物还缺乏时间沉淀以及资料积累不足等问题,客观展现近20年全省内河水运起伏变迁的历程。其效果若何,还有待行家评鉴、读者评论与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