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期 第170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8-1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远离喧嚣的黑精灵
新闻作者:○ 张 馨


刚来杨河村报到的第一天,我和村委会咨询村情时,工作人员马肖看向门口,热情地招呼了声:“你来啦!中午这么热,你可以等到下午不热的时候再来啊!”寻着她的声线望过去,一位其貌不扬,憨厚老实的年轻人映入我的眼帘。伴随着正中午火辣辣的太阳,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发际线一颗一颗滴落在他的棉质T恤上,映湿了一大片。而他却毫不在乎,麻利的把一个大麻袋和一杆电子秤扛进了村委会。我小声问了下马肖:“他是谁啊?”“哦,他叫李忠,是最近我们村将扶贫工作木耳种植产业发扬光大的带头人啊!“那位叫李忠的男子听到在说他的名字时,转头过来朝着我们憨厚一笑,我这才看清他的样子。他大约35岁,眉清目秀,有着小麦肤色,一对浓眉底下有着一双带笑的眼睛,充满着活力与朝气。在我偷偷打量他的时候,他捕捉到了我的目光,紧接着又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容。顿时,我对他的好感度又增添了一分。只见他迅速将带来的麻袋打开,里面装着密密麻麻的木耳,他用秤核定了总量,紧接着将木耳分为二百克一袋的小份分装。一切弄好后,他将分装的木耳交到了村委会马肖的手上。“原来,是通过咱们村扶贫木耳产业的电商销售卖出了不少木耳。”“那就麻烦你们了,谢谢。”李忠很谦虚的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道了谢,拿起电子秤,转身走向火辣辣阳光照射的村委会门口。“钱通过电商渠道等会儿就转给你哦!”马肖喊道。“不着急用钱,你们空了再说。”这个卖木耳的男人,第三次望着我们咧嘴一笑,谦卑的态度和村里人的豪迈,自然引起了我的关注。
再次见到李忠,是跟随着局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杨飞飞,一起到李忠的家里了解乡情,李忠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聊天中,我才得知,李忠之前也是杨河村的贫困户,致贫原因是由于缺资金。在我们汉中公路管理局对杨河村进行脱贫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李忠选择了扶贫产业木耳的种植。可千万别小看木耳的种植,这是一项相当辛苦的产业培育,一般人都吃不了这样繁琐又艰辛的苦。在李忠掌握了种植木耳的技巧后,通过汉中公路管理局的扶贫产业资金扶持,开启了椴木木耳项目的种植生涯。
首先,种植木耳的椴木选取有一番的讲究和要求。为此李忠专门前往西乡堰口的深山林子里,挑选出树龄必须在十年以下的优质椴木,截成高度约一米左右的木段,用电动钻孔机在椴木上凿出深三公分,宽五公分的坑孔均匀分布五至六个。由于电动钻孔机必须固定,这就需要人工抬起椴木,靠近机器来完成坑孔的凿取,相当的耗费体力。在完成一系列钻孔工作后,需要把所有的椴木木桩排架,五根一层,堆栈二十层的高度,晾晒两个月直至椴木木桩晒干。两个月后,李忠开始进行点菌的接种工序。菌种是市场上挑选的成品种料,每一个坑孔平均装满一斤半的量,工种倒是不复杂,只是工作量相当的大。你想想,这么多根菌棒,每根菌棒上那么多坑孔,要重复装多少次才能完成?李忠看到我的惊讶后,告诉我,接下来后面的每一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海量的重复动作。这让我深深领会到了种植木耳是一项特别考验人耐性的一项工作。点菌完成后,将菌棒垒成六十公分高,按照田地的长宽均匀平放铺开,盖上薄膜纸发酵一个月的时间,期间需要将菌棒翻动三次;一个月发酵结束后,再将所有的菌棒平铺在田里进行催芽工序,按照一周翻一次的频率,持续翻六次;催芽如果成功后,搭架立架,设置浇水喷水管,对菌芽连同菌棒灌溉浇水,每浇一次水需要四小时,必须选择晚上太阳落山后浇注,这样可以保护生长的木耳在夜晚充分吸收水分,加速生长。浇两天停一天,约半个月后停止浇灌,暴晒两天后,在清晨可以进行成熟木耳的摘取工作。仔细一算,头年十月种植,直至次年四月开始采摘,整个种植过程是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我问李忠:“木耳的种植很辛苦,那有没有你感到开心的时候呢?”“有啊,那就是在采摘的时候,收获木耳的喜悦让我感觉开心又有成就感。我不怕辛苦,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健康平安就够了。”李忠说出这句时,眼睛里散发着一种充满希望的光,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看到了未来家人越来越幸福快乐的美好画面。
作为性情中人的我被这个小瞬间感动了,第二天我在朋友圈帮着李忠做了木耳推销的宣传帖,反映甚好。但是,仅靠这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如何帮助李忠打通木耳销售的持续产业链,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李忠的愿望实现并不难,当您看到这篇文章,有比较好的建议可以联系我们汉中公路管理局在杨河村派出的驻村工作队。不为别的,只为李忠那憨厚朴实的微微一笑。 
 (作者系汉中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