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期 第170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8-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故乡、外婆和好吃的
新闻作者:0

书  名:《云边有个小卖部》
作  者:张嘉佳
推荐人:李  华
【精彩书摘】
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小镇的低瓦数灯泡黄黄亮起,裁缝店老板娘端出煤球炉,开始摊荷包蛋,能卖一个是一个。澡堂子排着三四人的队,秦嫂抱着水盆咯咯咯笑。刘十三默默路过,没有乡亲觉得他不对,他也没理会谁。
小二楼的阳台铺上凉席,坐着就能让目光越过桃树,望见山脉起伏,弯下去的弧线轻托一轮月亮。夜色浸染一片悠悠山野,那里不仅有森林,溪水,虫子鸣唱,飞鸟休憩,还有全镇人祖祖辈辈的坟头。
《云边有个小卖部》,张嘉佳的新书上架一个多月了。云边镇是刘十三的故乡,故乡有个叫王莺莺的外婆,和王莺莺的小卖部。
相较于野夫同样写故乡写母亲写外婆的《乡关何处》,滚滚的历史洪流裹挟着善良的外婆,愁绪更多、苦涩更多、更加厚重,张嘉佳笔下的故乡和外婆则是山野清风白月光,轻盈俏皮,即使孤独,即使离开,也都是笑中带泪。论讲故事,张嘉佳还是讲得不错的。
张嘉佳,1980年生人,南京大学毕业。读他的文字,源自2014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初吸引我的不仅仅他一半周星驰一半王家卫的文风,更是他跟自己太过类似的成长经历和朋友圈子,读起他讲的故事,就像在读自己和身边伙伴的故事。
似乎我们这辈人,与儿时有关的美好记忆里,都有一个老家,那里有外婆,那里有奶奶,还有奶奶和外婆们做的好吃的。所以,一口气读完《云边有个小卖部》还是因为有强烈的代入感。一边读刘十三和王莺莺,一边在脑海里回到秦岭南麓小山城,那里有精神矍铄手脚还很利索的奶奶,她戴着草帽,顶着烈日,端着一钵热腾腾的蒸面送到刚从天津回家的我面前;一边读刘十三和王莺莺,一边让思绪又飘到关中平原的小村庄,那里有山里看不见的地平线和笑呵呵的外婆,外婆把我跟姐姐们日落后摸回来的知了煎熟给我吃。
“被外婆绑回故乡的第二天,不知不觉结束了。山下的小镇好像被藏进了山里,盖着天,披着云,安静又温柔……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刘十三没有爸妈,跟王莺莺相依为命。貌似张嘉佳的笔下总喜欢写一些性格刚烈的女子,王莺莺也是。抽烟、喝酒,独自经营了一辈子小卖部养活外孙,一边举着扫帚一边喊着“小王八蛋”追着刘十三喊打,相爱相杀的祖孙,应该是因为这点另类更加圈粉。但刚烈并不影响王莺莺做得一手好饭,并不影响她对刘十三不太说出口的关怀和爱。
红薯干、梅花糕、鱼皮馄饨、松花饼、羊角酥、肉灌蛋,大学时代的刘十三总想把外婆给他做的这些好吃的带给自己最喜欢的女孩子吃。都已经把毕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给你了,可见我多么喜欢你。但是女孩子还是跟别人跑了。恋爱没谈成,大学毕业后工作不如意,很怂又爱哭的刘十三,被外婆开着拖拉机绑回云边镇,回到故乡,回到王莺莺身边。然后,刘十三又有口福了,泡椒江团、蛋饺,这些好吃的一次又一次让他把“自己本来很丧很不开心”的事儿放一放,一切都等吃完这顿好吃的再说。这可能就是故乡、外婆和好吃的对我们最大的慰藉吧。
“姜片和蒜瓣在油锅蹦Q,王莺莺把砧板上的鲫鱼一条条放下去。鱼肚鼓鼓的,切口处黄澄澄的鱼子满到溢出……小葱打结,在猪油里熬,熬出最香的葱油。蒜泥炒熟,和葱油一起爆,撒点辣椒丝,加一碗高汤煮沸。蛏子用料酒和酱油腌一会儿,搭着姜块蒸熟,把刚沸腾的葱油蒜泥高汤浇上去,滋啦一声,人间最强美味。”
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详尽的“菜谱”,都是王莺莺的拿手菜。能把这么多好吃的描写得滋啦作响,作者是枚资深吃货无疑了,这点很棒。这也是跟小说贯穿始终对清澈、静谧的故乡不惜笔墨的描写一样,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当然,小说里还有跟王莺莺一样刚烈的程霜和球球,还有那一顿月光下、水库的小船上,三人的方便面大餐,也堪称小说里最美好的一顿饭。
如果你热爱一切好吃的,如果你喜欢小清新的文风,《云边有个小卖部》可以一读。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