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期 第170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08-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谁的青春不迷茫
新闻作者:0

书  名:《谁的青春不迷茫》
作  者:刘  同
推荐人:杨智航
【精彩书摘】
朋友问:“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生活本来就很难。读书,高考,找工作。加班,做饭,竟争上岗。车贷,房贷,难找对象。老板骂,同事排挤,父母老去。有很多朋友时,恨自己没钱。有很多钱时,恨自己没朋友。其实大多数人都如此,只是你觉得一切很难,而他们只是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我曾经谈过一段恋爱,分手的理由是因为我不够有钱;
后来我拼命地赚钱,却再也没有遇见过那个人。
我曾经被同事排挤,因为我不懂规矩;
后来我懂了规矩,但再也不会用这个理由去刁难新同事。
我一直和父母抗争,因为他们一直觉得我不那么好;
后来我过得越来越好,才知道他们只是怕我一个人过得不好。
这些年,我一直在试着了解,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
这段被印在谁的青春不迷茫后封面抬头的话,放在书桌一角,时常就能看到,警醒着我。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从现在到30岁还有5年多。看似后面时间充实,怎奈现在的人生好似被按下了快进键,丝毫没有学生时代悠哉悠哉的状态。
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人20岁到30岁之间这十年应该做加法,这十年的充实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个年纪的我们还没有成家、没有还房贷、没有为经济所焦虑,还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了解兴趣所在。不然到了30岁还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
30岁到40岁之间应该做减法。这个阶段的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无意的加法,只留下对自己有意的事情,进而专研。
这个观点与刘同不谋而合,20岁的他不安于现状成就了光线最年轻的副总裁。
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少医生转行做了作家、做了记者,不少非播音类的人投身进了传媒行业,不少工科博士专研起了佛学。这些看似所学与所干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他们却工作的有滋有味。这是因为他们在不断折腾,就像他们的形容,我是医生中最成名的作家,我是作家中医疗常识中最精通的,比比皆是。
我曾想着做一名编导、策划,没能一一实现。
大学在起点写的小说,也由于找工作而搁浅。
工作后想扎实工作,相互融洽,干出一番事业;想成为交通行业最专业的报道记者。不辞辛苦为此提升,希望今后靠着稿费与工资度日。
当不断尝试,不断碰壁、然后不断调整。找寻着自己的出路。
每每望着发下的工资,发现攒下半年的钱在西安只够买一平方,当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凭一己之力实属困难。又不忍父母提供首付的支援。曾不理解爷奶辈的节俭、父母辈的艰辛、现在慢慢感同身受。近来重翻我那本书的大纲想重新拾起。
肘子说他写小说是因为经济压力大,哪怕一月两千多稿费,自己都愿意,然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李诞在吐槽大会中讲到,我们都喜欢包装自己,将赚钱讲的冠冕堂皇,高尚的理想好比欲望上面的遮羞布,当被撕下,追寻理想的本质还是为了钱,还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理想。
生怕周星驰喜剧之王中那句“我养你啊”痛彻心扉。连自己父母、今后身后的她都无法给予自己想要的生活,无疑是失败的。
成长就是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壑,掉下去了那叫挫折,爬上去了那是成长。
而我将不断攀爬,摔得体无完肤也要守护背后的责任。
 (推荐人供职于渭玉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