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怕他不安全,别人在我不放心,我在上面他会专心做工。”这是来自一个20岁的一线作业者的告白,她叫李梦雨,和丈夫从事古城至镇巴高速公路XZ-09合同段人工挖孔桩工作。她系着安全带在孔上方,身子前倾注视着孔桩,双手紧抓提升的吊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孔桩和桩底的他,展示出敌军围困万千重,她自岿然不动的沉着和冷静。站在风口崖边操作着上下运输孔渣的工作,她双脚像定在了桩口一样坚实,直到渣桶升出护臂,身子前倾稳稳拉出并倒掉,随之又将铁桶小心翼翼地放下去,生怕带下去一粒沙子伤到下面作业的丈夫。显然,她已经是个老手,过程中没有任何颤抖,熟练而又小心翼翼地动作是她对丈夫的担心,相守、相爱、相伴其左右不过如此。
梦雨说:“干人工挖孔工作已经三多年了,我丈夫干了八年多,他比我熟练,刚开始站在孔边腿都发抖,吊机也掌握不好总是摆动,现在时间长了就熟练了。最害怕的是孔壁坍塌、落石还有不明气体。记得两年前吧,看到有石头滑落,我就大声喊,旁边有机械声,我就慌了,忘了对讲机,趴下歇斯底里地喊,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是感应到了还是听到了,现在想想还是后怕。只要我丈夫在下面作业我就会时刻盯着桩孔内,不敢有任何分心。每天最开心的事,是工作结束把丈夫从桩下拉上来,这样我就不用紧张担心了,他上来才是完整的一天。”从惶恐不安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她无数次强迫自己在适应。下有汗水努力上有谨慎观察,才能确保这一项带有多重危险的作业顺利完成,他们是现场小夫妻的掠影,在施工现场,也只有恪尽职守和团结协作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谈话间,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带着浓烈的地方口音和梦雨说话,我并没有听懂说话的内容,但从两人说话的表情我读出了,这儿施工一切正常,您放心。男子席地而坐,弯曲着身子,脱下脚上的橡胶鞋,抖出里面的沙石。梦雨说这位大叔是她的父亲,旁边挖孔桩的是她的弟弟和弟媳,她们一家人都是干这个的。大叔说:“其实,这个工作很自由的,控制好了也是门技术,当我们看见拔地而起的桩基时我们也是很开心的,很有成就。”看见梦雨轻轻按了一下手中的按钮,丈夫从桩下缓缓地升了上来,带着疲惫和满身的灰尘。梦雨赶紧扶住丈夫,眼不离身地盯着丈夫,笑容却偷偷从眼里跑了出来。劳累的丈夫拖着疲惫的双腿朝着父亲走去,坐在父亲身边,梦雨紧随丈夫坐下,旁边的弟弟和弟媳也不约而同来到了父亲身边。难得的时光,久违的笑容,片刻的团聚,是梦雨一直的期待。
(作者供职于古镇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