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人,一个“家”。
在不足100天的时间里,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服务,采用义务劳动的方式完成总计700平方米两个主题餐厅的创立、区域调整与装饰升级、客流导向改造;40平方米的副区食材作坊以及占地15亩田园式“自驾车营地”的打造。他们说:“不容易,但乐在其中。”
今年5月,蓝田东服务区有幸成为全省服务区提质增项试点,承担11月份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服务区管理年会观摩展示任务。为此,省厅及省交通集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交通集团提出,蓝田东服务区要打造白鹿原关中民俗文化主题服务区、实现品牌化经营。几个月来,蓝田东服务区以前所未有的精气神儿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此过程中给,蓝田东服务区这支团队的迅速成长,犹如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吼起的那一声“嘹咋咧”,让人印象深刻。
“黄金搭档”徐力和刘炜
来到蓝田东服务区,徐力和刘伟都觉得,这里有机遇、更有挑战。
已经有6年服务历史的蓝田东服务区有着不平凡的履历。开通至今,共服务司乘1300万人次,先后创建了首届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服务区经营模式,增强服务区“造血”功能,不下苦功夫可不行。
30多岁的经理徐力,有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灵活的经营思路,对于省厅和集团提出的“借助区位和场地优势,打造西安人假日休闲目的地服务区”的理念,他理解深入、动手快、执行力强。而副经理刘伟,是从运营管理单位的基层成长起来的,能够积极配合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计划执行及内务管理工作。在蓝田东的办公区域,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汇聚员工成长发展的文化墙、品牌发展室、员工手工作坊等随处可见。
作为服务区的“黄金搭档”,徐力和刘伟凡事身体力行,带领员工们搞创意、想点子,花时间,出力气,使得蓝田东服务区功能不断拓展、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经营效益持续优化、基础管理日趋规范。2017年该服务区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服务区,并作为第五届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年会示范观摩点向全国推介。2018年5月,他们带领员工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打造 “比比吃主题餐厅”旗舰店、启航店,“食材作坊”以及自驾车营地,从原材料的采购到设计、从拆卸到组装、从一砖一瓦到亭台楼榭、从创意构件的悉心制作到精巧搭配、从经营业态的单一到丰富……旧貌换新颜。9月,该服务区荣获全省唯一的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30年优秀团队奖。
高宏飞和他的“草根”大学
在蓝田东“比比吃”白鹿原文化主题餐厅里,味美小巧的饺子、香辣够味儿的凉皮儿、美味实惠的自助餐,以及特色老陕面……30余种特色美食正等待着司乘和旅客们的精挑细选。今天是鲜香十足的骨汤砂锅、软糯可口的笼笼肉夹馍第一天上“专柜”,厨师长高宏飞虽然不当班,但还是早早地来到了启航店,在“明厨亮灶”前检查原材料是否准备妥当,操作台是否干净。
“比比吃”商标品牌是进行了保护性注册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推进“比比吃”餐饮品牌建设,保证餐饮品质,让司乘放心用餐。有了品牌意识,员工肩上也就有了责任。“咱不能砸自己的牌子啊。”高宏飞说。提质增项工作开展以来,高宏飞觉得自己更“忙”了,“每天睡觉前总要把当天的菜品想一想,哪些还需要改进,还可以出哪些新菜品,餐厅服务员最近的服务形象还需要有哪些改进……”这些问题他都会在脑子里过一遍,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个解决。高宏飞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来蓝田东之前也就是到处打打工,但是在这里,我感觉我上了所大学,提升了厨艺不说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协作。”站在我面前的高宏飞戴着高高的白色厨师帽,满脸的喜悦和自信。
王端阳和他的保安队
在主区的“比比吃”旗舰店,一棵关中村落里的“古树”枝繁叶茂,沿着长长的通道放置着十几张由厚实木料制成的桌椅。旁边紧邻的书架让餐厅陡然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餐厅尽头的墙上挂着用旧木板做成的“梅兰竹菊”图,颇具艺术色彩……你能想象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由服务区的保安们,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吗?
王端阳,蓝田东保安队队长,脑瓜灵,点子多,是干事儿一把好手。提质增项工作展开以来,王端阳和他的保安队除了做好日常的服务区保安工作之外,每天都会参加服务区组织的义务劳动。对于创建白鹿原关中民俗文化主题服务区,服务区在省厅和集团的总体指导思想下,萌发了不少创意和想法,但短时间内找外包,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组织义务劳动,让员工参与进来,既能保证质量,还能群策群力。“于是,大到每一块木板的搜集、抛光、上漆,小到酒坛子、花布的摆放,大家都是齐上手,一起干。
服务区打造自驾车营地的时候,王端阳拿出了自己的小创意,在进门的照壁上做一个会喷水的鹿头,引入清澈的泉水从鹿嘴流入照壁下方的小池。“我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么大潜能。想想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经过我们这些普通员工的双手让服务区旧貌换新颜,心里就很自豪”。王端阳说。
勤劳的你我他
今年8月,服务区副区主管道堵塞,影响服务区日常水体的排放,而开挖、填埋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好几万块,水电工领班李春利带着队员靳鹏飞、罗蓬勃联合后勤队,凭着自己多年的水电经验,仅用了一台疏通设备就彻底解决了管道堵塞问题。
54岁的保安员“支叔”支宽平,从春天到夏天,先后参与修建职工乐园门楼、小池塘、“食材作坊”、自驾车营地等项目建设,短短几个月,皮肤被晒得黝黑,被大伙儿称作服务区里的“黑人”。
有为了打造一碗“接地气”的正宗河南胡辣汤,专门驻扎河南郑州半个月,从一味佐料、一种配菜出发,跟当地师傅学做胡辣汤的李婶儿。
还有面对服务区的下水管道污水堵塞,二话不说,只身爬进空间狭小、异味熏天的通道去清理淤泥的保洁员靳民虎……
在服务区主区三楼的平台上,一个“家”字灯箱把记者引入一片“世外桃源”。茅草搭建的农庄门头,原始小巧的竹筒水车,两三棵石榴树,葡萄架、土灶,小鱼塘……脚下的步子随着眼前的一物一景慢下来,这里是由员工们亲自动手打造的职工乐园。很快,它将与主区东侧的自驾车营地联通,成为职工与司乘旅客共享的休闲之“家”。
今天的蓝田东服务区不再只是司乘旅客上厕所、泡泡面的所在,“比比吃”餐饮旗舰店和启航店以美食致胜,赢得八方来客,主副区各类停车位总计达300多个,宽敞洁净的卫生间、温馨有爱的儿童乐园,为司乘特制适合车内存放的抽纸盒;重点打造及经营的自驾车营地,除对服务区司乘人员提供服务外,也将对外开放成为农家乐及民宿,这里正在以丰富的业态、便利的设施为司乘旅客提供着全方位的服务。一幅全年收入统计图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蓝田东服务区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1%,预计2018年经营收入比2016年增长87%。对此,省交通集团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徐力说,这只是他们迈出的一小步。未来,他将和他的蓝田东之“家”在打造“白鹿原关中民俗文化主题服务区”的路上走得更远,为司乘旅客带去更多、更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