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期 第172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8-11-2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一部人生真相的恬淡散文
----------我看《你好,之华》      
新闻作者:○ 杜会琴
出于对周迅、胡歌的热爱,很早就关注了电影《你好,之华》的宣传,终于于一个寒冬的晚上一个人走进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当时影院里人并不多,我前后排的观众当时就有人发出了“矫情”、“平缓”、“沉闷”等评价,但我却真的觉得很走心,很喜欢。
相比于之前的《后来的我们》,这部《你好,之华》也有对“重逢”和“回忆”的表达,但是它却没有“错过的爱情” “艰苦的奋斗”这些容易与观众引起共鸣的痛与爱的情节。《你好,之华》的故事,虽然也包含一段关于错过的回忆,但它的核心却并不指向爱情。那段十五岁的青春记忆,如一条安静的小溪,静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里,它的反复重现,和爱情的关系小,和“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关系大。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它走出了俗套,不声讨不愤怒不悔恨不极端,它选择了另一种态度,也许可以叫做天真但是我认为是最真实的态度,隔着二十年,每一个人都经过了各自的人生,“有的人会实现梦想,有的人不能”,至始自终电影没有怨怼,只有感激。时间相隔,人生两段,时间让青春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涵义。好像在说:人生充满歧途,但请不要忘记那段“发光的日子”。
之南作为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并不在场。她在电影的开始就去世了,我们来不及见到她现在的样子,只能通过尹川的讲述,去看见那个十五岁的她。之南与尹川后来的大学恋情,电影中并未展现,导演并不执着于这一对恋人的爱与失落,而是人生之路的复杂、曲折。人生的况味,往往复杂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悲喜爱恨,错过固然可惜,但这便是人生的真相。
之南当年在大学里为什么会离开尹川而跟随张超混在一起?为什么会自杀?我们通通不知道。有一处最戳心的情节:如今的尹川因为在学校里邂逅了之南和之华的女儿而来到之南的灵堂前,他真诚地要求两个孩子叫他和之南单独待一会,两个姑娘懂事地出去了,一生对之南这个少年时期就遇到的女神心心念念的尹川忍不住泪流满面,只是喃喃的说了一声你真傻,那一刻,看的人真是心疼!我一边默默地流泪,心里竟莫名的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个女同学和另一个女同事,她们和之南的遭遇很像很像,她们少女时期美艳无比,众星捧月般存在于我们中间,但是心思单纯,遇人不淑,一个21岁为情割腕自尽,一个中年以后屡遭家暴,终于离婚形同仇人。年轻时,人往往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或者主观上信奉“爱情至上”,而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面前,爱情总有褪色的时候,选爱人,若没有品行修养和责任做前提,单纯的爱情终归是建在沙漠之上的高楼。
之南的人生没有圆满,但是电影的处理是并不仇恨不追责,尹川找到混蛋张超时,怎么想也该把这个坏人暴打一顿吧,但是没有,细想一下,暴打一顿又能如何?尹川的克制正是电影主题的态度。
人生多歧路,但也常常柳暗花明。之华的婆婆和自己的英语老师,多年之后开始了一段看似“黄昏恋”,实则就是一个女学生暗恋自己老师的最后任性,八十多岁举着放大镜学习英语的画面可喜又可爱。想想我们的求学历程,谁还没有过曾经暗恋某一个男老师的瞬间或者回忆的片段?
虽然电影隐忍、清新、干净,但它并不虚弱,相反,它还有一种与生活和解的真实与通透。
日常生活,没有那么容易大起大落,每一个人都将活出自己的模样,茫茫人海,还是平凡的人最多。
事实上,整部电影用一个小情节放开了整部电影的格局,就是晨晨独自离家出走的那段。黑夜里,晨晨固执地往前走,之华跟在后面,问他要到哪里去,他不回答,只是走,姨夫喊他回家,他脱口而出,“我没有家了”,然后挣扎着一路往山上走,仍不回头。如果电影只在意爱情,或者“怀旧”,晨晨的戏份完全可以去掉,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晨晨早早失去了爸爸,如今也失去了妈妈,他装作很坚强,但也会不知道怎么办,他这次短暂的“任性”,完全符合一个孩子失去双亲后的茫然,也扩大了电影的视野。所以,整部电影不仅是关于尹川与之南的,也是关于之华和奶奶的,关于睦睦和晨晨以及每个观众的。
就像那篇毕业演讲所说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有欣喜,可能有悲伤,但人生就是这样。暗恋不一定成功,相恋不一定有结局,歧路蹉跎,但仍然各有温情,彼此珍重。(作者系商洛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