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期 第175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2-2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走心”服务更具“颜值”
----------杨凌西收费站创建文明示范站工作速记      
新闻作者:文 / 王 娟

当您途经西宝高速杨凌西收费站时,收费员一句“您好,杨凌欢迎您!”简洁热情的问候,真诚自然的微笑,如一股暖流涌入心田,使舟车劳顿的疲惫烟消云散。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杨凌西收费站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色,在服务品牌创建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这条关中“大动脉”的丝绸之路上绘织出自已的“新画卷”。
强化管理规范
“走心”的服务更具“颜值”
微笑是人类通往文明的美丽语言,也是展现高速公路形象的绝佳名片。自杨凌西收费站文明服务示范站创建以来,以“六抓一考核”为契机,结合本站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文明服务培训计划,组织“内训师”着重加强对员工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迎送标准、唱收唱付等相关文明礼仪进行统一培训,通过“讲、练、比”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提高职工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优化文明服务流程,将原出入口文明服务六、四步骤优化为三步骤即:目视欢迎 点头微笑→唱收唱付(真诚感谢)→微笑送客。优化后的服务流程,出口单车收费时间从未超过15秒,车型判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有效提高了人工车道通行速度,同时将原先的机械式服务动作,转变为面对面更有“亲和力”和“微笑力”的服务。加强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员工服务水平。以班组为单位,由站班子考核小组负责对员工的文明用语、唱收唱付、微笑服务、岗亭环境、工作规范、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观看录像视频与现场考察,找不足、找问题、找差距,有效形成“岗前加强、岗中督导检查、岗后通报讲评”工作机制。充分结合“双星”评选活动的联动效应来达到“以点促面、全面提高”的效果,追求社会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的双重提升。去年7月9日下午,正在广场巡逻的班长,发现一辆小车从西安方向缓缓驶入收费站,班长得知该车因突然爆胎无法行驶后,立即从便民服务亭拿着工具帮助更换轮胎,经过半个多小时,终于换好了轮胎,离开时,司机连声道谢,但当班班长只是淡淡的微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正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腔服务的热情,使杨凌西收费站员工服务的更完美些!
强化制度建设
管理更具“人性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注重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实现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从员工角度出发,制定出台《杨凌西收费站孕哺期女员工劳动保护制度》《杨凌西收费站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劳动保护制度》,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并为调整岗位、规范工作、提高工作质效提供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实现人员优化配置和调整,进一步满足车流高峰保畅人数,并让员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一对一“帮扶”培训及团建活动的开展。同时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优化“绿通”车辆管理。加强“快快绿通车”手机操作培训力度,并启用“快快绿通车”手机APP,将原来需要1分钟绿通查验流程降低为40秒即可完成。提高了绿通车辆查验和放行速度,同时快快绿通车电脑端实时生成的《绿色通道车辆汇总表》《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登记表》等报表数据更为准确,全面,并节约了办公耗材,简化了绿通车辆稽查和管理工作。
杨凌西收费站坚持做好“为员工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以“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勤工作、擅学习、献真情”的工作思路,利用食堂“7s”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五好”食堂。同时建立食堂四级管理,完善免费餐监督长效机制。结合本站就餐人员多现状,西站加强食堂管理,采用“值班站长、当班班长、食堂管理员、厨师”四级监督验收方式,从成本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对食堂帐目和饭菜搭配进行“精打细算”确保员工就餐安全及利益的保障。
强化安全保畅
通行能力更具“超越感”
站区安全畅通是收费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杨凌西站本着“人少服务保畅要好”原则,认真落实好站区安全保畅各项措施:实行“全员备班、后勤换班”排班模式,根据白天车流量大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将夜班部分员工充实到早班、中班收费队伍中,增强外勤人员,加大收费同时安全管理不放松,设备故障全排除。特别在农高会期间,因车流量较大,加强收费现场安全是首要工作,杨凌西站提前在车道制作了“一看二慢三通”公告牌,并自画周边旅游景点线路图,提高站区通行速度。联合电子公司人员提前对收费设施进行检修,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如出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做好应急联动工作,与当地政府、交警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各类车队通行信息,确保车队安全快速通行。
在安全管理方面,杨凌西站细化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作《收费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口袋书”,为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提供重要的操作指南和制度规范,并筑牢票证安全“防火墙”,为收费站票证室安装隔挡墙及全方位监控系统,并通过严格落实票证安全检查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票卡的安全存放保管等举措,确保收费票证工作安全运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