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期 第176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4-1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之管见
新闻作者:文 / 博 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把党组织的独特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这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要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必须从两方面解决制约融合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本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只有“强根固魂”,企业才能始终如一地沿着为国家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的方向前进。二是要彻底消除认识误区。这个“认识误区”主要有两种:认为党建工作不直接产生劳动价值,且常在工作时间和方式上与业务工作有交叉,因而基层党建工作有所弱化;认为党建就是务虚,没有实质内容,且工作量少、要求标准低,任务考核弱化。究其根源,产生两个“认识误区”,就是因为对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充分,没有真正落细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党建工作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党建和业务工作是有机统一、实实在在的,不是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要按照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理念,一切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来开展工作,与业务工作形成合力。事实上,党建工作跟不上,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到位,干部职工政治觉悟不够、作风散漫,必将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思想认识问题既在关键少数,更在广大群众。如何让职工积极主动工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汇聚起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爱职工入手,既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要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次层次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次是爱(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笔者认为大多数人目前处于第三和第四个层次。如果达到了第五个层次,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基本不再需要约束和要求,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工作,这个有待实现,还需要很长的过程。这里想说的主要是第三个层次中的“归属感”。归属感不是一个人所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形成的,是某一个体对特定群体的划定、认同和维系,有了归属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群体就会形成合力,事业才会有效推进。
管理学中有一个命题:“做正确的事”,是指要把准方向和目标,决策正确。这不正是党建要抓的事情吗?其次就是“正确地做事”,讲的是执行力,这恰恰是业务工作的重点。效能和效率的提升,就是业务工作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干工作,要有毅力和恒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要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勇往直前,绝不畏缩,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引领和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同欲、同力同向,共同创造卓越的工作业绩。
做事的根本在人,做人必须要有原则和底线,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就是要坚持原则和定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保持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需要一个“大同”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该摒弃私人恩怨和个人成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放松、不动摇,目标不变、干劲不减。解决了思想问题,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才能把队伍带好、把工作干好,这样才算的上把党建的基础搞好,工作的推进、企业的发展才有了坚强保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