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期 第17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7-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不能拒绝的布克文学奖
新闻作者:文 / 高正旭


据说,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我倒不是一个跟风的人,在阅读诺贝尔文学奖书系的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日本的直木文学奖、芥川文学奖和英国的布克文学奖,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
从阅读欧美小说的偏好来说,我更喜欢英国文学家的作品,在我看来,文学家的作品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内涵认识得更加深刻,对现实的感受也最为敏感。近年来,布克奖的获奖小说,几乎是“最好看的英文小说”代名词,从英国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到爱尔兰女作家安娜・伯恩斯的《送奶人》,布克文学奖已经陪伴读者五十年,并且源源不断地给读书人带来惊喜和愉悦。
作为读者来说,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没有理由拒绝布克奖。
《长日将近》
【英】石黑一雄 著
冯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5月
作为一名移民作家,从石黑一雄的身上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和英国文化的融合,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石黑一雄才能在异乡的土地上,用其他民族的传统抒发自己的乡愁。我武断地认为,石黑一雄也因此获得1989年的布克文学奖。
《长日将尽》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达林顿府管家史蒂文森的职业生涯和情感纠葛,另一条是达林顿勋爵所经历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当然,我在阅读本书时,只抓住了一条线索,那就史蒂文森和围绕这名兢兢业业的管家所发生的故事。史蒂文森把自己一生最好的时间都献给了自己职业,就连父亲临终他都未能停下手中的工作。甚至为了工作,他将自己对副管家肯顿小姐的感情压在心底,最终与爱情擦肩而过。
当庄园易主、史蒂文森慢慢老去的时候,他才驾驶着主人的车开始了他一生为数不多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我相信他在反思自己走过的一生,也期盼自己将要重温那一段埋藏很深的爱情。
或许,史蒂文森的职业生涯是辉煌的,但是他又得到了什么,成就一名管家的“伟大”,得到的也只能落日将近时那一片凄婉的余晖。
我认识一个朋友,为了工作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平凡的岗位,甚至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没有完整地休过假,没有和家人享受过正常的天伦之乐。最终妻子离开,孩子远去,父母在孤独中走向另一个世界。他虽然也收获了所谓的社会地位与相应的财富,但是却始终掩盖不住内心的孤独和虚无。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史蒂文森,为了所谓的目标、抱负,理想,盲目拼尽一切,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场空虚。
《长日将尽》有一种日本式的物哀之美,却也包含了英国人的克制与含蓄,从这个角度来说,石黑一雄的作品是动人的,他所写的人物,似乎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无可奈何的日子……
【精彩书摘】
当然了,我这么说不过是最为宽泛地概而论之,我乐于承认,我们这一代中有太多人根本就没耐心去做这样深入的思考。反而言之,我敢肯定家父那一代当中也有很多人出于本能,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工作的这一“道德”维度。不过总的来说,我相信我这些概括还是准确无误的,而且我所描述的这种“理想主义的”动机至少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动不动就更换雇主――就是因为意识到那些环境全都无法给我带来持久的满足感--总算是天道酬勤,一直到有机会效命于达林顿勋爵我才终于安顿下来。
说也奇怪,我是直到今天才头一次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的确,当初我们在仆役大厅里围炉夜话的时候,曾花了那么多时间来讨论“伟大”的本质,像格雷厄姆先生这样杰出的管家和我都从来没有考虑到在这个问题当中还有这样的一整个维度。尽管我不会收回之前我对于“尊严”的特质所发表的任何观点,但我必须承认对于这一论题应该附加一个补充条款,即无论一位管家已在大多程度上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如果他未能成功地找到一个适当的通道来将他的成就发挥出来,他也很难期望同行们能够认可他的“伟大”。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像马歇尔和莱恩先生这样的人物,他们都只效命于那些其道德地位毫无争议的绅士――韦克林勋爵、坎伯利勋爵、伦纳德・格雷爵士――你不免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即他们是不会屈身侍奉那些成色不足的绅士的。确实,这个问题你越想就越明显:隶属于一个真正的显赫门庭确是达至“伟大”的先决条件。一个“伟大的”管家肯定只能是那种人:他在指点自己多年的服务生涯时能够自豪地说,他已经将他的全副才能用以服务一位伟大的绅士了――而通过这样的一位绅士,他也等于是服务了全人类。
《午夜之子》
【英】萨尔曼・鲁西迪 著
刘凯芳  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年9月
说真的,我很少阅读印度裔作家的作品,在阅读萨尔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时,是冲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去的,但是鲁西迪没有让我失望。《午夜之子》以午夜出生的孩子为主线,讲述了在印度独立日的午夜出生了1001个具有魔力的孩子,其中活下来的有581人。这些孩子按照出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获得不同的魔力,有的闭眼就能飞,有的能穿越时间旅行,有的记忆超群,永远无法忘却他看到或者听到的事情,有的能在水中随意改变性别……出生时间距离午夜越近,魔力也就越大,这其中包括萨里姆和湿婆,而萨里姆就是书中的主角“我”。也是魔力最为强大的午夜之子。
小说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每一个人都无法拒绝时代的浪潮,无法逃离历史的网,他们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渴望成为时代的领军人物,但是最终也只能在悲剧中结束这一切。在魔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鲁西迪对民族和历史的反思,也是人性的反思。
据说这本书先后三次获得布克文学奖,被西方评论家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当然,在鲁西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印度文学的神秘和幽微,也看到了一位作家具有的悲悯情怀。
在阅读《午夜之子》这本小说后,我陷入很长时间的深思,在命运的巨网之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那个魔力强大的午夜之子,但是我们却又不得不向身处的环境低头。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至少是文学角度的生活本质。
【精彩书摘】
在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天,终于等来了纳西姆的头痛病。我的家族史中满是这种历史的巧合,也许正是让这些巧合给弄糟了。
他几乎不敢朝床单窟窿里的面孔望过去,也许她长得奇丑无比,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做出这样的安排来……他抬头一看。见到的是一张一点也不丑的温柔的脸蛋,在它的上面镶着两颗像宝石般闪闪发光的眼睛,眼珠是棕色的,闪着金光,就像是老虎的眼睛。阿齐兹大夫这下子完全给俘虏了。纳西姆突然嚷了出来:“噢,大夫,天哪,瞧那个鼻子!”格哈尼生气地说:“女儿啊, 别胡说……”可是病人跟大夫一起笑了起来, 阿齐兹说道: “是啊,是啊,确实很有点特别,有人告诉我说有个王朝藏在里面呢……”他赶紧刹车,因为他几乎将“……就像鼻涕一样”也说出来。
这长长的三年里,瞎眼的格哈尼一直站在这条床单旁边,微微笑着,笑了又笑,笑了又笑,他这会儿又神秘地笑了起来,这样的笑容也映到了摔跤选手的嘴唇上。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