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期 第17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9-07-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莎士比亚的“原型故事”之旅
新闻作者:0


《莎剧的黑历史》
傅光明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19年3月
莎翁在创作中借鉴他人作品或民间传说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极端地说,没有借鉴或模仿,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剧作家莎士比亚。傅光明曾对莎士比亚戏剧作过如下论断:“莎士比亚从不原创剧本,而总是取材自古老的故事。”并因此认定:“莎士比亚绝不是一个原创性的戏剧诗人,而是一个天才编剧。”在傅光明眼里,尽管莎士比亚所有的创作都借鉴了别人的作品,但他仍然是一位有非凡创造力的作家。傅光明对莎士比亚戏剧背后的“原型故事”之打捞与整理,足以见出莎剧自身丰厚的历史谱系,而对莎翁的伟大形象丝毫无损。
《莎剧的黑历史》一书详细梳理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来源,为中国读者了解莎剧创作的复杂背景及资源提供了清晰图景。下面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略加说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并不发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这牵涉到对故事历史的溯源、故事的“旅行”以及故事如何逐渐成熟,最后在莎翁笔下臻于完善的过程。傅光明考证出与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关的七种历史文本:一是古希腊时期以弗所的色诺芬撰写的《以弗所传奇》故事集,首次讲述了服用安眠魔药来逃避婚姻的故事;二是意大利那不勒斯诗人萨勒尼塔诺第二部《故事集》的第三十三个故事《马里奥托与尼亚诺扎》,讲述了发生在锡耶纳城的爱情悲剧;三是意大利作家波尔托的小说《最新发现的两位高尚情人的故事》,在萨勒尼塔诺的故事基础上,增加了男女主角之间的家族世仇;四是意大利作家班戴洛的《短篇小说集》,收入了《罗梅乌斯与茱莉塔》,出现了“奶妈”和“修道士”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加了女主角房屋窗口的阳台和绳梯;五是法国作家鲍埃斯杜翻译了班戴洛小说集中的六篇,结集为《悲剧故事集》,其中第三篇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六是英国诗人布鲁克的叙事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史》;七是英国作家佩因特将鲍埃斯杜的法文本直译为散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古罗马悲剧作家阿普列乌斯的《变形记》存在精神上的承继关系。
莎剧中的“原型”故事在不断的改编、翻译和传播中变得越来越丰满。莎剧集聚了各文本之长,再加上作者天才的创造力,才成就了莎剧的经典与不朽。显而易见,厘清莎剧故事来源,固然有助于读者理解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但傅光明此书更重要的目的,却是探求莎剧对这些故事或已有文本的超越。
在考证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的七个相关文本之后,傅光明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进一步指出,就英国范围内而言,布鲁克的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史》是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两部作品的“精神内核”截然不同:第一,布鲁克诗歌中的故事持续了九个月,两人至少有两个月处于蜜月期;而莎士比亚将故事浓缩在五天之内,两人作为夫妻只有一晚的欢愉时光。这种改变符合戏剧的舞台演出特点,剧情由此变得紧凑,戏剧冲突和悲剧色彩倍增。第二,莎士比亚在剧中创造了几个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场景,比如两人幽会的阳台、诀别的黎明等。第三,在对待这对青年男女的态度上,二者有霄壤之别:布鲁克给长诗所做的前言充满了说教的意味,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坏情人”,他们背弃良言,沦为欲望的囚徒,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而在莎翁笔下,两人则是真爱的守护者,用纯真的爱化解了家族世仇。此外,莎士比亚在剧中还生动地刻画出世故而又卑微的奶妈形象等。 (来源:文汇读书)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