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 第191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0-2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月夜的银簪
新闻作者:○ 高铱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心中渴望的月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诗仙李白胸中吟唱的月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寒山寺外一首诗名扬天下的张继的月亮;……而我眼中的月亮,除了嫦娥、桂花树和砍树的吴刚,像极了那张慈祥的脸和那只褪了色的银簪。

今夜,月如银盘,月光如水。站在阳台上,望着天际的圆月,我又彷佛看见了那张慈祥的脸,深邃的眼睛,稀少的银发。姥姥腿脚不便,躺在床上已经一年了。那时的我还小,大概上小学三年级。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和妈妈去晨跑,顺道吃过早餐,也给姥姥带过去些。我想着姥姥还没有起床,不曾想,进门看到她已在听新闻广播。桌上放着挠挠、水杯和纸团。因为好久不见,姥姥越发显得清瘦,头发也有些凌乱,一支有些褪了色的银簪缠在头上。

我递过去包子,姥姥慢慢直起身子接过去。因为头发稀少,那只旧银簪滑落下来,掉到了被褥上。我走上前去,帮她捡起来。

银簪细细的,顶部弯着圈,磨得发亮。姥姥颤抖着枯树枝样的手,接过发簪,戚戚地说:“以后快要用不上了。”她缓缓抬起头望着我又浓又黑亮的头发,突然拉过我的手,一边大声说:“好好……读书,好好……上学……”一边把发簪紧紧的放到我的手上。我缩回手,退后一步,躲在妈妈身旁。她从床上探出头,找寻着我的眼睛。我窘迫的脸都红了,反倒生出一丝勇气:“我……我……我不要。”

妈妈看看我,轻轻地接过发簪。喂姥姥吃完豆腐脑,我们就回家了。当我在课堂上背诵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词,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晚了。现在,每到月色如银的晚上,我望着月亮彷佛就看见了她。我想,她和月亮上的嫦娥一样的美丽、善良、洁净,她一定在月亮上看着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着月亮,看着那只褪了色的银簪,现在我只想轻轻地问一句:“您在月亮上生活的还好吗?姥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