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期 第192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0-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了不起的你
小记湫坡头(陕甘界)至旬邑高速公路建设者
新闻作者:文 / 周迎春 潘 峰

唯有交通多壮志,敢叫天堑变通途。经过建设者们三年的努力拼搏,湫坡头(陕甘界)至旬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为陕西新增了一条高速出省通道,也为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旬邑革命老区增添了一条脱贫攻坚富民路。三年来,一批批远离家乡、抛妻离子、舍小家为大家的建设者汇聚在黄土高原上,用自己的“初心”“匠心”勾勒出一条驶向革命老区的快车道。

忆往昔,陕甘分界的支党河下、旬邑县赤道社区,一排排活动板房格外醒目,这就是一分部、二分部的驻地。在这里,有来自西北戈壁的壮汉,有东北豪爽的青年,也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农民工兄弟。他们相聚在这里,没有休息日,很少回家,一心一意扑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为陕西高速公路建设尽绵薄之力,谱写着感人诗篇。

“爸爸,你好了不起!”

夜幕降临,一分部项目经理蒋海鹏才从工地赶了回来。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随便吃几口饭后,他便匆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和两个儿子连上视频。看到屏幕上乖巧的大宝一本正经一笔一画写着汉字,老蒋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连日来的疲惫也烟消云散,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今天有没有听老师话?”“有没有同学欺负你?”一大波的关心不由自主的问了起来,看着大宝二宝一本正经的认真回答着,老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是的,今年工期太紧了,形势也很严峻,10月通车目标迫在眉睫。作为一分部的领头羊,老蒋自知肩上的担子很重,经常深入到施工一线,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了解着施工最新动态,管控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尽掌握在手中,为控制性工程支党河特大桥建设竭尽全力。

有时候老蒋把白天在工地拍的施工照片发了过去,大宝煞有介事地一一点评起来,“恩……不错……这才是我老爸的范儿”。知道自己忙于工作,很少回家陪孩子们玩耍、看电影,老蒋深感内疚,可是看见儿子们这么懂事,心里也有了些许安慰。

“爸爸,你好了不起!”大宝的一句话差点让老蒋热泪盈眶。

在这里有很多这样的建设者,他们不能陪在子女身边,不能看着子女每天的成长和进步。只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才在电脑面前担起“不称职”的父亲,送去一句句问候和叮嘱。距离虽远,也挡不住父母浓浓的爱。

“很想家,可这里更需要我”

赤道互通式立交工地上,一个年轻小伙头戴安全帽,穿着蓝色工作服,熟练的指挥着几名工人如何安装桥梁支座。他就是二分部的技术员蒋喜刚,也是自打来到工地上到现在没请假回过家的职工。

赤道枢纽互通立交连通银百高速(G69)咸旬段和荷宝高速(G3511)旬凤段,占地800亩、10条匝道、是项目控制性工程。因为工期紧,任务重,春节、端午、国庆也要正常施工。蒋喜刚和同事们毅然放弃回家,坚守工地,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当大家问及他是否想家时,“很想家”,说到这儿,蒋喜刚便哽咽住了,接着说“可这里更需要我。”声音有些低,也有些慢,字里行间亦是真情流露。我们会发现,他的眼角早已含着泪水,只不过在扭过头时有意遮掩了。

这样一批现场技术员,始终坚守在施工最前沿阵地。有人曾开玩笑说“只要在工地上看见又黑又瘦又年轻的人,那一定是现场技术员”。一批有干劲的年轻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远离家乡,走出学校的象牙塔,不怕吃苦,甘愿从最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工作,为高速建设装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大多数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享受着这份便利时,是否会想起有那么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可是我们不应忘记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尊重。要是问起我,我会说“每一条高速公路修建的背后,总会有无数家人和朋友牵挂的心。我为自己点赞,也为湫坡头(陕甘界)至旬邑高速公路建设者点赞。”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