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期 第19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0-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穆斯林的葬礼
新闻作者:

万慧莉:

到底属于谁的葬礼?

第一次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在十几年前,觉得文笔有点琼瑶。上周,我将它推荐给了15岁的外甥女,自己也带着30岁的思想再读了一遍,前后感受截然不同,我佩服作者的思维,感情细腻而冷静,可谓刚柔并济。

宗教,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是神秘和遥远的代名词,笃信真主的穆斯林背后是标准的白帽子,小胡子形象,以及看不懂的礼仪,背后多夹杂着悲剧,更像是一个个孤独无依而倔强的灵魂,彼此慰藉温暖。读完《穆斯林的葬礼》,我对民族背后的文化和力量充满敬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属性,饮食习惯、生活特性、婚嫁习俗,但共同拥有的属性就是纯真、善良和友爱。

霍达女士用穿插的手法描写了两个交织重叠的世界,在玉的世界和月的世界展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戏剧人生。人生的舞台上,预知的、未知的、开心的、难过的轮番上演,无休无止。悲欢离合像是生命长河皱起的粼粼波纹,不知何起,又悄然消逝。书中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品性,但美好完美的人物不多,无论怎样灿烂或卑微的人生都伴随着痛苦和烦恼。

穆斯林的葬礼究竟是谁的葬礼?时代的葬礼?不单单是韩子奇,梁冰玉,梁君碧,新月,更像是整个时代的悲歌和葬礼,埋葬着六十年、三代人、两个民族、一个时代复杂的爱恨交错的悲剧。动荡的时代,谁能说谁自私?人物命运是时代的折射,悲痛的眼泪、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那种互相欣赏的爱情,感恩的爱情,不计后果和姐夫扭曲的爱情,既真实却又让人无奈。唉,矛盾的爱情,矛盾的现实生活啊,命运的无常不公!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里一路挣扎,跌跌撞撞,在苦海中翻起爱恨的波浪。生下来,能认真活下去也是一种信仰。

在我看来,梁冰玉是那个时代新生派的代表,受到新思想教育,有女性对自由的渴望,热情而盲目,有追求,无知也不自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西方思想的浇灌下,她对爱情的开放深入骨髓,忘了伦理道德与民族教义,以至于在炮火中向姐夫韩子奇告白时,说了句“是战争改变了一切。”是借口还是开脱?年轻人需要带着批判的精神看待梁冰玉,自认为受到先进教育,心思一活泛就莽撞,认准目标奋不顾身,像是那个疯狂的社会,最终留下冲动的苦果。

那些关于宗教的信仰和文化,关于时代的痕迹和探索,怎样去思考和理解?去掉茅盾文学奖的滤镜,值得用心去看一看。 (作者供职于富平管理所) 


雷衡:

宿命、梦想与爱情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从心里有一种抗拒读它的想法,无论是标题还是体量都不是我中意的类型,但闲来无事,终究还是一点一点啃完了这部大作。

不得不说霍达的文笔感染人心,无论是讲述“回回”历史还是描写老北京风俗人情,都有让人置身其中的感觉,更不用说韩子奇与梁家姐妹的爱恨情仇之间的痴缠纠葛。很多作品因为时代环境的限制很难做到这样引人入胜,不单体现了写作技巧,更是文学修养以及知识底蕴的彰显。

人生在世逃不过宿命二字,何为宿命?在我看来,宿命就是一种宿世的命运,韩子奇在没有遇到师傅之前,一直在旅途中度过,或许那个少年的心里只想要追随着老人去完成对方的梦想,直到遇到了玉器之后他才发现,原来茫茫世间还有别的事情需要他去追随。

这本来只能算一个励志故事,但是多了两代人的爱恨纠葛之后却仿佛干枯的骨架生长出了血肉般,整个故事变得鲜活起来,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感情波澜,经历之后生命添上了更多的色彩。

其实我不喜欢悲剧色彩的故事,在我看来生活已有太多不易了,就不要再去吸收负能量了。这次我却发现,悲剧的力量更能激励我们去追求幸福,不去战斗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文学的力量如此神奇,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乃至生活。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似乎又找到了从前那种渴望学习的欲望。诚然,不得不去面对各式各样的繁杂琐事,已经很少有空闲时间,但我还是打算阅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大家。 (作者供职于灞桥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