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期 第19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11-0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我活着,这就是人生
新闻作者:■ 阎 纲



作者简介:阎纲,文学批评家、资深编辑家、作家。1932年生于陕西礼泉,1956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化部。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文艺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8家,共出版文艺评论集《文坛徜徉录》《神·鬼·人》及散文随笔集《惊叫与诉说》《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美丽的夭亡》等26部。多篇(部)作品获冰心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等。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顾问。


一、人总有一死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撒手人寰。

人生,就是怎么活着。人活到老,老而不死,生的还照样生,家里养不起,地球装不下,非打起来不可。打仗就要死人,动枪动炮,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然后,家里腾出点空地儿来好生养人。所以,古人“鼓盆而歌”,庆贺死亡。即便是现在,家乡死了老人,七老八十、九十的,是喜丧,要当喜事过,送葬时重孙要戴红孝帽。“老而不死是为贼”,“贼”者,“戕贼”也(流沙河有另解,说四川老人经验丰富处事精明者为之“贼”,按下不表)。人老了,做不动了,亲戚烦,儿女嫌。哎,人老了可要当心,可要自谅!我一向赞成“安乐死”,从来没有动摇过。

今人张扬清醒地死去者不在少数,而且定格到75岁。

日本情爱小说家渡边淳一写道:

从我的感觉来说,进入70岁后半,即75岁以上……身体急剧衰弱,手脚也变得不听使唤,各种癌症、内脏疾病等等开始找上门来。

一般来说,七十五六岁差不多是个坎儿,可以说是人体健康的平均值,即便是活得更长一些的人,也大多是在接受治疗或长期住院。

机缘巧合,世界卫生组织以75岁将“年轻老年人”(“小老人”)和“老年人”作为分界;《世界卫生统计》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2017年是76。

二、我还活着

想起《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我还活着!老寿星、高寿基因是“儿孙的福”,“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国家的好名声。我只想劝劝有些老人,不要把这看得太认真,好像别人离开你真的不行,自己“活着”不见得那么重要,自己死了其损失不见得那么重大,不要自作多情。我这样劝一些老年人,同样也劝有些准老年人甚至中年人。我的看法是:“人靠精神活着,人死了以后留下的是精神,死也死得有精神、有尊严!”战争时期如此,非常时期如此,商品经济时期也如此。什么是“孝子”?孝子就是父母生前尽力以使其精神得以维护,父母死后尽心以使其精神得以继承。精神遗产是最宝贵的遗产,是不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错,精神即“道”,只要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就要接续无改,越久远越好,“三年”嫌短。

有这样的追悼会,死者年高德劭,文艺界名副其实的一大损失。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庄严肃穆,阴阳界上白花凄惨,但是等候和遗体告别的队伍里闲谈声、笑闹声不绝于耳,阵阵声浪淹没了哀乐。你并不想笑,可是对着你讲话的人不停地讲笑话逗你笑。笑声渐渐接近永别的遗体,然后,嘻笑者们敛起笑脸,换上苦相,作心情沉重状。现在,我很少参加追悼会,固然,不忍看见我尊敬的人枯瘦变形的面庞,但是,最怕的还是那笑——残忍的打闹声。

有这样一个儿子,老父在堂,什么都不管,父亲死了,拿死人赚钱,丧事大操大办,重孝厚葬,哭哭啼啼,叽叽喳喳,吹吹打打,一长串汽车拉上一大堆纸糊的金童玉女、使唤丫头,装满冥币和存折的保险柜,盛满各样吃货的电冰箱,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洗衣机、双人床、电褥子、沙发衣柜和带“三气”的四室一厅(角角落落布满花枝招展的美妞们),烧了一大堆。我要是那位死者,我立马从棺木里爬出来,当着送葬的劳斯莱斯、宝马、尼桑、桑塔纳和北京吉普把我的亲儿子一把掐死,然后空身一人跑到阎王爷那儿去投案,哪怕下油锅。

黄苗子七十岁时立下《遗嘱》:“趁我们现在还活着之日起,约好一天会作挽联的带副挽联(画一幅漫画也好),不会作挽联的带个花圈,写句纪念的话,趁我们都能亲眼看到的时候,大家拿出来欣赏一番。这比人死了才开追悼会,哗啦哗啦掉眼泪,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坚决反对在我死后开什么追悼会、座谈会,更不许宣读经过上级逐层批审和家属逐字争执仍然言过其实或言不及义的叫做什么‘悼词’。否则,引用郑板桥的话:‘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人生体验啊,君莫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老,其言也真、也怪。话虽说重了,但是中听,悖于常情,却惊世骇俗,真真确确地总结了人生经验,不乏自知之明。

我还活着,75岁没有自杀,惭愧!趁着还有一口气,把想说的赶快说完。

我比当年黄苗子留遗嘱时还年长许多,也想了很多,已经想好了。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要像父亲一样,不与人间争地,不给后代添麻烦。我,一介书生,身无长物,没有给儿孙什么,也不想叫儿孙给我什么,再难受、再痛苦,也不哼哼、不嚎叫、不呻唤,免得家人在病榻前看见心里难受。眼睛一闭,走人,任事不知,灰飞烟灭,骨灰也不留!

三、“‘我活着’,这就是人生”

我不相信世上真有什么人攥着生死簿,掌握消灾免祸的谶语和长生不老的秘方。法国瑞蒙卡尔太太活了122岁羽化升天,问她到底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她的回答非常巧妙:上帝忘记将秘密交给我,真要有什么长寿不老的秘密的话,我早把它卖掉换钱了。

我本人1979年手术后苟活至今尚无即死的征兆。手术时三位主任医师临床,硬是把我从死神怀里拽了回来,术后至今,服用治癌军医黄传贵的“黄氏抗癌粉”,心情、手术、药物,到底哪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闹不明白,反正牢记黄医生反复强调的:“良医医心,没有患者的配合,再好的药物也会失掉灵性。”

思来想去,物质、精神、信仰三件套,吃饭、睡觉、心情三大件,件件大意不得。那位幽默、乐观、好动的法国超级老寿星大吃特吃胆固醇极高的巧克力,竟然活到122岁!“能吃能睡”是健康的保证,也是健康的表征,“没心没肺”是修养,是老道,是通脱,是豁达,是解放,是彻悟,是看透了世事从心所欲,是八九不离十的大造化,无所谓,不在乎。

恶瘤欺我,大难不死,我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不能怕,人要连死都不怕,就会进入一个非常主动的境界——少几分怯懦,多几分勇气,仰天大笑,将浊气喷吐而出。你不怕,死神反倒不来纠缠。 

要命的是污染!人类最大的不幸是土地、水源、大气已经被污染,污染的严重程度用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的一段唱词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污染不治理,环境不保护,欺天大罪啊,天柱折、地维绝,你往哪儿躲!

1990年,我写过几句怪诗,有标题:《我还活着》。

……

瞿秋白36

李大钊38

德劭如鲁迅  55

我还活着


活着不怕还怕死

死都不怕怕困难


罗马尼亚葛奥尔古乌说:“任何时候,人都应该做到:‘即使知道世界末日,今天也种我的苹果。’”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有言以教:“经常惊奇‘我活着’这件事,这就是人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