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一的语文课本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对父爱有了些懵懂的认识。那时的我,除了优美的辞藻,似乎并未对他有着太深的理解。
如今,已在榆靖高速走过了五个年头,与家乡的距离渐行渐远,与父亲的交流仅仅局限在每周两次的电话。坐在三尺岗亭里,目送过往的大巴,有远乡的父亲,也有抱着牙牙学语孩子的爸爸,还有满脸胡茬的老人,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父亲那越来越低的背影。
爸爸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我还记得刚来收费站上班的时候,准军事化的管理流程,收费业务的不熟悉,紊乱的作息时间,天天呼吸的汽车尾气,都让我感到极度不适,在适逢业务大比拼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我是大错不断小错天天有。那个时候,我每次回家打电话都会抱怨,抱怨不知道车牌该如何输入,怎么也撕不好票。爸爸从没有给出我过建议,只是默默地听着。
就这样过了大概两个星期,刚下夜班的我,被同事叫着说有人找,我正纳闷会是谁,出去一看,原来是父亲,他连夜从家里赶来,就是为了看看我,为了不耽误我休息。他从行李袋里拿出我喜欢吃的,然后就蹲在旁看着我吃。他说他不懂得怎么收费,也知道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从走出学校来到这个岗位,我的劳动所得就应该让我能过得很开心,既然有所得,在劳动付出时就会想到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而且只要保持坚定的心态,任何的不快就会很容易的消散,自然也能感受到快乐了。我听后沉默了,我没有想到他会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告诉我。为了赶回去的车,爸爸呆了一小会儿就走了,看着他那远去的背影,我泪眼朦胧。
渐渐地,在工作中,我不再抱怨,不再自怨自艾,我会在空闲时练习车牌输入,用草稿纸做成票据试着撕票。我慢慢地开始寻找一些工作窍门,我还借来同事的工作记录本,强记车型、免费车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业务逐渐熟练了起来。我还经常研究榆林市地图和陕西省高速路况图,渐渐地还能为司乘提供线路咨询。
我又一次读了先生的《背影》,在委婉曲折的文字背后,我感悟着父与子间的拳拳情意;我寻找着铭刻在自己心中那个挥之不去的身影,镌载着另一种情,另一种爱;我愿普天下每一个儿女心中都有一方空间,珍藏着属于你的那个独特《背影》……
(作者系横山管理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