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渭南公路管理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美丽干线公路”为抓手,适度超前,高点定位,积极推动养护管理信息化、日常养护机械化、养护工程市场化、应急保畅专业化、路政治超科技化、服务功能系统化“六化建设”,不断扩容、升等、连通,公路路况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舒适,服务“三个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职能更为突出。局局先后荣获渭南市“五一劳动奖”、陕西省“五一劳动奖”、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全省“好路杯”评比中,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好路杯”评比第一方阵,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交通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并结合实际改装改良设备,先后投资1066万元,购置自卸车、洒水车、清扫车等设备53台(件),实现了路面保洁、护栏清洗、除雪保畅、降尘除霾等作业机械化操作;在故市、原畔、兴镇养护中心购置3000型环保沥青拌合楼,达到防尘降噪减废气的效果。制定《日常养护机械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机械操作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机械管理人员水平;为全局36台洒水车、扫路车和71辆业务用车分别加装GPS、北斗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运行情况。通过装载机吊盖板、高压水枪冲水沟、养护运输车加遥控小吊机、改造节能加水装置等,降风险,提效能。全局机械化养护步伐大幅提升。
实现管理规范高效
坚持养护管理信息化,通过手机PDA端采集、上报巡查信息,及时核对、完善基础数据及卡片资料。采用车载巡查与无人机结合方式,强化地质灾害路段日常巡查。强化生产运营监管,在澄城西河大桥、茨沟大桥运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关键结构应力应变;故市养护中心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各个环节。基础管理快捷高效,安装使用干部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率先安装OA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移动化;全面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局机关档案室通过“AAA”级认定,局属单位通过“AA”级4个、“A”级7个。全方位提升全局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新技术”助推高质工程
“十三五”以来,渭南公路局共完成投资6.89亿元,其中改建工程11.84公里2.18亿元;大中修工程193.2公里3.25亿元;危桥加固工程7座9378万元;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78.6公里3025万元;水毁修复工程100余处2165万元。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推进工程市场化。在市政府采购平台统一公开招标,择优确定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采取委托方式,压实项目管理人员责任,提工效保质量。积极应用“四新技术”,精心打造品质工程,铺筑彩色沥青路面,喷涂立体彩色标线,提高警示效果;在省道202线澄城西河大桥,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有效提升结构强度刚度;在国道242、国道310绿化喷播高边坡,防流失稳边坡美公路;采用沥青路面水泥冷再生、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等,降本提质,旧路旧材回收率达100%、利用率达89%。积极开展新课题研究,《沥青面层间粘层材料与评价体系研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展“二等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已通过专家评审。渭南路桥公司及4个工程处经过市场锤炼,得到了高速公路及县区政府的充分认可,点名要求工程单位参与县区公路项目建设。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五”期间,渭南公路局共规划了3个一类、2个二类机械化应急养护中心,已投资7200余万元,完成了故市、原畔、兴镇3个一类应急中心建设和故市二类应急中心改造任务。完善应急保障队伍,对监理公司、路桥公司及4个工程处优化资源、人力配置,逐步转换职能,推进应急中心建设;依托应急中心,及时处置坑槽、龟裂、沉陷等路面病害,修复完善沿线设施,确保路况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修订完善防汛、桥梁突发事件、低温冰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分类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功能,投资600余万元,以市、县、应急养护中心三级指挥中心为骨架,接入120路路网运行监测设施、交调站点、可变情报板等数据,建成了集路网监测、应急指挥、出行服务、行政监督等为一体的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朝九晚五信息零报告、突发信息及时上报制度,保障应急信息传输效率。在今年强降雪、强降雨极端天气及华金路刘家沟桥便道冲毁中,充分利用应急指挥平台,提升除雪保畅、防汛抢险、应急处突效率,切实保障了辖区干线公路畅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实行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厘清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和“道路安全工作三年行动”,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共排查整治一般安全隐患409处,省市挂牌督办隐患29处,销号率100%。五年来,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及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责任事故。
有效保护路产路权
坚持路政、养护联合,错时巡查制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积极汇报,主动协调,将路域环境治理和治超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与沿线政府、职能部门联合,联勤联动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净化公路环境。积极开展路警联合执法,落实“一超四罚”“黑名单”等制度,形成精准治超的“渭南经验”。通过更换流动检测车,更新执法记录、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天网大件车辆报警系统等,降风险规执法促效能;率先全省为7个治超站安装治超电子警察卡口,2018年韦庄治超站被选为全省公路路警联合治超暨电子抓拍系统建设现场会的观摩点;代字营治超站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路政、交警、治安、运政24小时驻站联合执法,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省交通运输厅、司法厅、交警总队等中省部门充分肯定。五年来,查处路政案件1359起,审批事宜110起,收赔1628.5万元,查处率100%,收赔率100%;检测车辆514万辆,其中超限1.3万辆,卸(分)载货物46.9万吨,移交交警处理1.1万辆,超限率稳控在0.26% 。
提升路网服务水平
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公路行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智慧公路建设。建成17处交通流量自动观测站点,16处路网运行监测站点,健全信息采集网络。完善路网运行分析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信息共享,深入开展路网运行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可变情报板、网站、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布重大节假日出行提示,为群众错峰出行提供可靠参考。深化干线公路服务功能,强化合作共赢意识,加大与乡镇、企业合作,结合绿化节点、养护道班、路测加油站等,建成公路停车、服务区11个,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充电、停车、休息、就餐、如厕、购物等功能,全省国省干线公路最大的服务区国道310华州服务区已于11月试运营;在高家岭道班创新打造的“橘红帽”驿站,可直接通过“橘红帽向导”导航周边酒店、景点、应急部门,受到省市好评。树立良好收费窗口形象,大荔汉村收费站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扎实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五年来,累计征收通行费7830余万元,实征率达96%以上,“绿色通道”过站车辆32.9万辆,减免通行费351万元。在今年防疫期间,免费车辆达52万辆,免费金额达508万元。
五年来,渭南公路局围绕公路养建管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促队建,以队建促养建,实现党建和公路工作深度融合,局党委被评为2019年全国公路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中心组被评为2018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创建“美丽干线公路”400余公里,242国道、108省道澄城至渭南段被命名为“美丽干线公路优良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