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即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调查和访问活动,它是新闻记者收集事实、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采访是一种新型采访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展开采访。因此,必须先对采访的含义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够恰当地定义网络采访。笔者认为,在进行网络采访时,要深入考虑网络采访的短处,并尽可能做到与传统采访的相互融合,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如此这样,网络采访才会发挥出它最大的效果。
网络采访的优越性和方法
更强的时效性。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信息接收和发送的时间得到了大大减小,信息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式采访顺序,网络使其能够见机调整,例如可以交错进行或衍生转化收发邮件、民意调查、搜索信息、开展讨论等流程。
更大的广度。相比于传统采访,网络采访在地域上具有极大的广度,其空间限制大大降低。在内容上,网络采访也具有巨大的广度。网络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报道的范围覆盖了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众说纷纭、专家之见等内容。
更低的成本。跨地域、低成本是互联网信息的特点。采访视野仅仅通过网络连线和计算机就能被无限拓宽,而不再需要记者的四处奔波、车马劳顿,比如记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易地采访远在千里之外的访问对象,这大大减少了采访的交通和通讯花费。
更便捷的过程。网络采访可以完成传统采访方法似乎无法实现的采访。例如,利用电子邮件,新华社特稿社记者熊蕾曾在一周完成了对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的10位科学家的采访,有的甚至在当天就回复了访问。后来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根据此次访问所写的报道。
网络媒体的采访方法。其主要方式是网上聊天和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采访方式便捷高效,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是电子邮件的主要传播内容,同时也可以传输声音、图像等附件,以此丰富采访信息,实现多媒体式的交流。譬如利用QQ不仅可以实现点到点的聊天,进一步发展后,可以利用QQ群实现点到面的交流。一个班级、一个团队、甚至几个好朋友都可以申请一个QQ群,很便利地进行信息沟通,也是网上新闻互动平台。
传统媒体的采访方法
报纸媒介采访的模式。采用逻辑思维方式,用文字、图片来把握客观世界是报纸等印刷媒介的主要内容,在新闻的采集活动中,采访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还是以面对面的采访方式为主。记者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可以通过这种面对面的采访充分发挥出来,以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电视摄像采访的模式。电视是一种声画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体,镜前采访是电视记者最明显的工作特点,在电视采访中,电子摄录设备便成为了其特殊的物质中介。记者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要与摄像全力合作以捕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声音、画面。
广播录音采访的模式。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至少要会使用录音器材、编辑机。广播是以无线电波传输包括人物现场语言、叙述语言、音乐及音响在内的声音信号。
两种采访的差异
采访工具的数字化。网络是网络采访的根本要素,因而采访工具的数字化是网络采访的天生特点。网络采访的网络工具主要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电脑和与其相连的其他使网络运行的硬件设施都属于硬件,而软件则包括电子邮件、BBS、聊天工具、搜索引擎以及接受和处理文字、图像、音视频、表格的软件等等。
网络采访空间空前扩大。数字化形式的网络采访极大拓宽了采访的空间限制,网络采访可以实现理论上的全球访问。多数媒体实际上已渐渐开始利用网络采访发生在全球各个角落的新闻事件,其中包括了直接对当事人的采访,通过朋友关系的采访,以及进入当地聊天室与当地人进行聊天式的采访等。记者可以通过网络采访方式在办公室里或国内就能了解和采访发生在某处的特定事件或人物。
网络采访便捷而迅速。网络采访可突破空间限制,这一特点除了使本来不可能实现的采访成为可能,还使采访速度空前提高,使采访更加便捷——利用传统的采访方式可以解决的采访,在网络记者手里可以使采访变得更及时。网络采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地。利用网络,除了能迅速实现采访、突破空间限制外,网络记者还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寻找新闻素材,开拓了新闻资源的来源。在这方面,特稿记者和撰稿人运用得十分普遍,例如《知音》等刊物撰稿的原始素材,常常是作者在网络上寻找的,继而再深度发掘,完成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