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巨大的国家,中国人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农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底气说我们富裕强大了。
很多年以前,城里人走路、骑车、坐公交、乘地铁,享受方便快捷的交通资源不需为之付出代价。那个时候,农民却自已掏腰包、出力气艰难地改变着泥泞的村庄。因为,农村太大,村庄太多,村路太长……然而,交通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迅速发展,解决了这一局限与无奈。农村的梦想很快成真。
“四好农村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三秦大地的角角落落开花结果。农村路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行业为主体。这一新的农村路养管格局,为三秦农村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府保障。“十三五”以来,陕西累计投入500亿元,新改建、完善农村公路4.5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4万公里,形成了通村畅乡、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网。这是如今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农村大地上最显著的变化,农村人的福利正在与城里人拉平。脱贫攻坚,共享改革发展成就,成为国家主旋律。
交通人中很多是从泥泞的乡村上学路上走出来的,对家乡的道路饱含着深情,父老乡亲为出村的路盼了多少年,出过多少力,那些失落、祈盼与喜悦为成长打上了最深刻的烙印。以路桥为业,大多奔波在高速公路、国道干线上,回乡之路的点滴变化无不牵动着他们的心。泥泞的村路童年培养出交通事业的中流砥柱,见惯了高墩大跨雄壮立交的他们,却为眼前一条小小的乡村水泥路热泪盈眶。多年的坎坷记忆化作十分钟的路程,新农村美丽的院落在车窗外缤纷铺展,哪一个不在感慨,沧海变了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