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自己家附近就已经是柏油路和水泥路。家属楼林立,钢筋水泥相交,鳞次栉比,节奏匆匆。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乡间小道和土路只能在每次回汉中外婆家的时候才可以见到,深一脚浅一脚踏着去看外婆。
每到节日,父母都会带我回外婆家,看看门口地里的菜熟了没,看看房后的向日葵出葵花籽了没,看看院坝边的果树结果了没,最重要的是陪陪日渐老去的外公外婆。
外婆家的雾很重,每次到家都在大清早,我总是看向一望无际的山脉,觉得未来很远。以前没有车的时候,拎着大包小包踏着土路回家,晴天还好,前面人走过土就被扬起来,弄得后面人灰头土脸。到了下雨天啊,体会到长征时“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感受,一脚深一脚浅,抬一脚还带出一大块泥,别提有多难走了。后来有了车,父亲开车载着我们回外婆家,走这段路也小心翼翼。有一次小汽车从泥泞的路上滑到稻田里,既尴尬又危险。小时候就想:等我以后长大有钱了把外婆家门前的路修好,再也不让人受这洋罪了。
可是即便我的专业就是道路桥梁,也没有机会给外婆家修路。当地村委会不知不觉已经把老旧的“泥水路”变成了真正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以后回外婆家再也不用担心弄脏鞋子和裤子了。人们种田也更加方便,农用车浇地直接开到田坎边,解放了许多人力物力,方便群众干农活,也方便外公外婆的出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希望我们后辈交通人能为群众构建新的幸福生活。
阳春三月,雨后轻嗅,鼻翼微翕,泥土的清香混合着花香弥散开来,我知道那是外婆家门口的栀子花又开了……
(作者供职于宝钛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