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坑槽、网裂、唧浆、拥包、沉陷……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自本世纪初建成通车已逾二十载,作为关中平原内联外接、纵横辐射的生命线,承载着三秦大地百业昌隆的重担。伴随改革开放飞速发展,通行车辆日益增多,截至2020年,实际交通量已达设计交通量200%,长期的高负荷运转使得西安绕城高速“疲惫不堪”、病害激增。
2021年9月,十四运会与残特奥会将在古城西安举办。为提升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畅通全省高速公路转换枢纽和区域交通主要通道,全力做好十四运会与残特奥会交通保障工作,省交控集团提前筹划,专题部署,募巨资而偕众力,组建专班,成立绕城路面专项整治项目组,调集多方专业人才,汇聚数位路面工程专家,以“治病需除根”的思路,从公路建设者的角度、公路运营养护角度、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入手,全方位对绕城高速现有病害“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对深层次的病害尽可能根治,对表层的病害提前预防,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进一步完善公路设施功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努力打造优质耐久、经济环保、安全舒适、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工程,全面提高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
西安绕城路面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后,省交控集团董事长张文琪和总经理孔庆学先后深入施工一线,要求现场严控质量安全关,压实工作责任,加快工程进度,必须以“马上就办”的原则,早日“还路于民”,确保集团十四运会交通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绕城路面专项整治项目组的同志介绍说,西安绕城高速近几年路面病害主要以路基段落横纵缝、网裂、沉陷等以及桥面坑槽水损害为主。以往针对路面病害处治方案主要对病害所在的位置进行处治,多以单车道为单位来进行处治,采取铣刨重铺沥青面层方案或加铺沥青微表处,轻微病害裂缝采取热沥青灌缝进行封闭;针对桥面水损害采取修复水泥混凝土调平层、铣刨重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处治措施。
在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组织多方会同专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拌合站进行现场考察,严格把控材料关,先后确定了石料、沥青改性加工厂和拌合站以及备用拌合站,并对原设计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定于采用整体以功能性修复为主,局部结构性修复的方案。结合路面病害实际情况,制定修复思路:针对路面平整度不佳以及单一纵缝段落,采用功能性修复,对表面层铣刨重铺;针对路面存在纵缝伴随支缝、横纵交叉裂缝、网裂、坑槽修补段落,采用局部结构型修复(对沥青面层铣刨表面层后对下层存在局部破损的进行小段落局部动态修复后,新铺表面层);针对横向裂缝密集段落,以抑制和延缓裂缝反射为主,铣刨表面层后对裂缝进行灌封、粘贴抗裂贴等措施,后重铺表面层。
对于本次路面专项整治工程施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保畅压力大的特点,采用了全幅划分6个施工单元,两立交内半幅封闭,24小时循环作业、双工作面同时进行的施工措施。全幅施工总长度为62.6公里,计划总工期83天。
为确保整治工程做到“药到病除”,现场施工按照病害程度采取动态设计,根据面层铣刨后下承层的实际情况,由特邀专家“临床诊断”,现场制定处置方案,以“马上就办”的原则迅速开展处治病害,最大程度做到“一病害、一方案”,全方位保障了工程质量。在本次浐河特大桥的病害处置中,由于桥梁跨度长,桥面铺装病害多,传统混凝土桥面铺装修补施工需要至少7天的养生时间,严重滞后整体施工进度。本次桥面铺装修补创新采用了HDC双冷型高性能路面快速修补材料,该材料能在2小时内快速固化,达到开放交通要求,且具有路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施工工艺简单的优良特性,极大保障了桥面病害修补质量,有效提升整体工程进度。
严把质量关作为本次工程的重中之重,项目组成立质量监督小组,组织监理及中心试验室,每日严格检测沥青拌合站及摊铺现场的各项指标数据,对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清场,对检测不合格的施工部位一律返工。通过前期200米试验摊铺段的现场检测,对摊铺施工工艺与沥青混凝土集配及添加剂参量等进一步优化调整,为后续的大面积摊铺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早期夜间施工气温较低,通过灵活增加温拌剂,有效保证了低温环境下的沥青混凝土的压实质量。
截至4月1日,前三个施工单元已提前完工,施工进度过半,质量安全整体可控,西安绕城外环段已“还路于民”,全面开放交通。接下来,全体人员将转战绕城内环施工现场,趁热打铁,继续奋战一线,力争优质高效完成本次施工任务。
届时,焕然一新的西安绕城高速将成为三秦大地接待四方来客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