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元宵节的步伐紧跟着就来了。
每逢元宵佳节,窗外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寂静的夜空被礼花弹弄得五彩缤纷……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仿佛倾听着那阵阵爆响的鞭炮,在诉说着对年的留恋。
留恋什么呢?
我想到的是汤圆。在我记忆中,汤圆是一种美味,且早已脱离一般食品的范畴,成为一种记忆的载体、情感的味蕾。
时光荏苒,一晃我已到而立之年,母亲也已两鬓斑白。
工作原因使我在外过了好几个年,每次吃着超市购买的汤圆,我总会怀念母亲亲手做汤圆的画面。那时,母亲把用水和好的糯米面放在大盆里,与小盆装的香喷喷的馅料一起摆到案上,再搬来个独凳坐好。她先用右手从大盆里揪下个小面团,放在半握的左手里,捣两下,团成个空心半球。接着,舀上一小勺香甜的馅料,把我们子女幸福的心思放进去,再熟练地用右手转圈捏着将面团封口。最后,两只手配合着往圆里团……很快,一个光鲜圆润的汤圆,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母亲做的汤圆,真材实料,煮到锅里,个个与乒乓球相仿;吃到嘴里,软糯爽口,甜美怡人,抵得上世间最美的滋味,唇齿留香,久久难忘,胜过了天下最深的念想!
就这样,汤圆的味道,牢固地种在我的心里,不时冒出头去,攀爬成记忆不灭的枝蔓……
这些有关汤圆的记忆,让我时常想起母亲。工作了,成家了,越来越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她。每次电话中,她对我嘘寒问暖,生怕我吃不好,睡不好,穿不暖……我听着听着,心里热乎乎的,眼睛也酸酸的。
汤圆的记忆,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思念,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光阴流转,是我游走他乡时难以湮灭、难以忘记的乡思。
(作者系陇县管理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