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走了,将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
3月18日,渭北小城——澄城,春寒料峭,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清晨7时40分,张军前往澄城公路管理段辖养的澄韦一级公路韦庄镇排查水毁点时,途中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医抢救,终因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熟悉的公路和所爱的家人。
52岁,生命犹如一首温婉动人的歌,情到浓时戛然而止。张军的离去,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感到无比痛惜。这是一位一生与路相伴、视路如命的汉子。自1987年成为一名养路工起,24年风中、雨里,他“人在路上、路在心上,以段为家、以路为业”。即便是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也依然奋战在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挚诚。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陀螺”
澄城公路管理段承担着澄城县境内国省干线一百多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其中既有连接城区和周边市县的主干道,又有邻崖急弯的山区路段,冬季路面冰冻湿滑,汛期落石、塌方易发,公路养护、保畅任务繁重而艰巨。在张军心里,保证公路畅通是首要任务,在除雪保畅的国省干道,在急弯陡坡的结冰路段,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一有险情,他就像一个不知疲惫的陀螺,永远在路上。”公路段养护股股长吴迎军说。
2018年1月3日23时左右,澄城境内开始突降大雪,道路结冰。头一天晚上,看到天气预报次日有雪,张军就寝食难安,宿在办公室的他,数次起来透过办公楼道窗户观察天气变化状况,一夜几乎没合眼。1月4日凌晨5时,张军给各道班班长挨个打了一通电话,得知县北边降雪较小,县南降雪较大,性格急躁的他不等养护股的人员集合完毕,就先独自驾车上路查看雪情。此刻茨沟坡段积雪严重,许多大型半挂车被堵在半坡上,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路旁的崖底,情况十分危急。张军赶到后立即带领高家岭道工、交警人员一起投入抢险战斗,在零下10度的极寒天气里,清理路上积雪、抛撒融雪剂……他们将陷入积雪中的大车四周的冰雪清除干净,再撒上一层防滑料,指挥货车慢慢前行;然后又肩扛手推,使受困的小车安全撤离。在连续奋战了5个小时之后,路面积雪全部清除完毕,大小滞留车辆全部脱困,张军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2020年8月5日,一场暴雨导致澄城公路段辖养的242国道雷庄至郑家路段路面积水严重,水位持续上升。险情就是命令,张军接到险情报告后一边电话部署抢险方案,一边马不停蹄奔往现场。等到达现场,发现雨水已经漫过路面,来往车辆通行受阻,形势十分严峻,张军立马上前提起备用沙袋,和道班道工一起接力围堰排水。此时水面已经涨到膝盖位置,雨衣雨鞋也没了作用,路面也看不清楚,他们干脆脱了鞋光着脚蹚水而过。张军走在最前面,一边一步一步艰难前进,一边提醒着同伴:“小心脚下,别摔了!”“快,接住!”一袋袋被雨水打湿的沙袋在张军手中快速传递,迅速筑起了一道牢固的挡水墙。险情控制住了,他也浑身湿透、精疲力尽。考虑到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家岭道班班长张建军想劝他休息一会时,只见张军又急忙奔向下一个涨水点……
“他脑子活点子多有干劲”
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勘查现场、第一时间撤出现场,自2017年起,在多方合力下,澄城县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平均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仅用6分钟,最大限度避免了因事故引发的二次事故和公路交通拥堵。
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在张军的多方协调下,公路段与交警部门建立了我省第一家国省干线公路路警联勤联动机制,共同组成国省道联勤联动交通综合巡查整治队伍,通过路面联合巡查管控、全视频巡查管控两种模式,实行常态化路面巡查、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交通事故和突发交通事件处置。新机制改变了以往公安交警、公路路政各自为营、单兵作战的局面,实现了优势叠加和短板补强。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发现如有路损,就告知事故处理人先到公路段路政股接受路损赔偿事宜,然后再处理交通事故,使公路段路产赔偿取得显著效果。澄城公路段也被县交警大队称之为“战略合作伙伴”。
2019年,针对澄韦一级公路沿线村庄多、出入口多、行人横穿道路导致事故频发的情况,张军主动找到澄城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张珑商量对策,开启路警联动治理隐患行动。因为资金问题,他克服重重困难,用“舆论”倒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下功夫,通过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改进道路标志标线、隔离护栏、安装反光地钉等措施,消除了隐患,使得澄韦一级公路交通事故率大幅度降低。澄城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韩双喜说, “张军身为公路部门领导干部,有担当,脑子活点子多,敢想敢干,没有他,就没有现如今我们路警双方兄弟般的情谊。”
在日常养护管理中,张军创新思路、谋划对策,先后打造出“绿色路徽”“WN”字母造型等绿化、美化景观工程。特别是对202省道长宁河急弯陡坡右侧易损坏难修复的防撞墙进行了改造,利用收集的废旧轮胎,涂刷红黄相间警戒色并安装加固,这一低成本、高效能的道独特景观,有效提高了司机的行车安全。
“他把群众放在心里”
澄城县虎佃村是澄城公路段的脱贫帮扶单位,是远近闻名的“复杂村”。村委会主任田红印介绍说,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过去群众对村上的工作有意见,对来村上工作的干部也有抵触情绪,但对脱贫致富过好日子的渴望却一直未变。
张军来到虎佃村后,踏遍每一条巷道,走访每一户群众,他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土壤状况,一门心思考寻找适合虎佃村发展的产业。他一方面看书上网查资料,一方面咨询杨凌的农业专家,最终得出结论,虎佃村适合种植金银花。2017年,他带着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30多人去蒲城的金银花示范园学习考察,当年11月,动员村上群众种植了40多亩,又把金银花种植能手请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手把手地教授种植技术。苦心人天不负,在他的努力下虎佃村引种的金银花成功了,取得了亩均收入3000元的良好效益。2019年,虎佃村金银花销售金额达10.05万元,2020年,金银花销售额达19.84万元。
2019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正在家里吃团圆饭的张军接到驻村干部电话,他对口帮扶的贫困户耿志盈跑丢了,耿志盈患有智力残疾,天气已然转冷,如果夜宿荒郊野外,后果不堪设想。张军急了,放下筷子转身就走。女儿张梦娆担心他的安全,驾车亲自把父亲送到了虎佃村。路上,张军一边在朋友圈里发着找人的消息、一边安排人员满县城张贴寻人启事,那一晚,他一刻也没休息,打着手电筒带着驻村工作组成员找遍了附近的山沟,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11点多,终于在离村子十几里外的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了走失的耿志盈。细心的他在出发找人之前,还准备好了馒头,饮料,羽绒大衣,看着神志不清的耿志盈狼吞虎咽,他心疼不已。八月十五,中秋节,盼到了走丢的儿子回家,耿志盈的母亲、75岁的王春花哭得说不出话来。
“张军老大哥,一路走好!”3月20日,蒲城县殡仪馆挤满了张军生前同事、好友及虎佃村村民代表,他们满怀悲痛,深沉追忆他短暂的52个春秋的点点滴滴,依依惜别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公路人。张军,如百炼重生的一颗闪闪发光的铺路石,将永远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