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6期 第196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4-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乡情 乡音
新闻作者:■ 张 飞



昨晚做了梦,梦到我儿时故乡的快乐,醒来竟久久不能入睡,想想,再也回不到过去,似乎乡愁本该不属于我这个年龄,但谁又能真正的忘怀那片根植在内心的柔软土地呢。

说起故乡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高兴的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化进程绝大多数的乡亲都脱去了农夫的衣装融入了城市,忧愁的却是曾经温情满满的村庄只剩下些许微弱的老人,但也算撑起了一片有人的故乡,每每思及,让人心安甚许。即便是几乎成了空心村的村庄,每次回去还是感觉温暖多多。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广袤的黄土地上最为沸腾的时候,远远近近流转的都是晋剧的曲调,乡亲们便从不同城市的候鸟一般奔赴到自己的故乡。晋剧大戏说是祭奠故去的祖先,何尝又不是给经年奔波的村人自己找个聚在一起的机会。戏是要唱的,唱的什么倒不重要,乡亲们在急促的鼓点中,在咿咿呀呀的腔调中,三五一伙闲谈,俩俩三三微语,由开始见面时的羞涩和南腔北调,到勾肩搭背,最后统一于同根同源的乡音。既有认亲现场般的激动也有曾经在一起的纷争,种种变革造成了乡村的迁徙。进城的乡亲们在生活的磨砺中是有些不如意,但日子总也是好太多,不管你走得多远,根植于何方,此刻总归是乡情浓于一切。

我的家乡在陕西的最北边,北邻内蒙,西接宁夏,东与山西的吕梁隔着黄河相望,自古就有秦晋之好一说,又同属黄土高原的范畴,无论人文还是生活习性自然有诸多的相似。说来惭愧,虽为秦人但我更爱听晋剧,反倒是对秦腔不是很感冒。这和地域隶属没有关系,倒是与地域和文化有关联的。或许是从小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了我吧,对于听戏这个事,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同属一域的榆林,也是有不同的爱好的。比如说榆林的南六县听的就是秦腔,南六县中还有些地方是秦腔和晋剧共有区,而北六县则听的有晋剧、有北路梆子还有内蒙古的二人台,北六县中好多县剧团都是晋剧团,可见文化的影响是多么的根深蒂固。我在想念家乡的时候总是要听听晋剧,也时长在想,等有时间了一定要美美地听一次晋剧,而且要躺在满是黄土的山坡上听,让那种绵软而悠长的韵律传遍黄土地的沟沟壑壑。

生活就是这样,有开场就有落幕,有相守就有分离,短暂的团聚后,乡亲们陆续的奔向不同城市的角角落落,用勤劳的双手绘制着自己的梦想。乡音在时光的流淌中混同,乡情在迁徙中浓郁,一年一年的团聚后留下越来越少的老人,一年一年的迁徙中失去家园里最后的牵挂,吵闹是人间,沉寂也是人间,人们便又盼着下一年的团聚和吵闹! (作者系铜川新区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