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土路,弄啥都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出门满脚泥,到处滑得很,不小心就会摔跤。车进不来,有个啥东西也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猪喂得很大,三四百斤,有时候卖不掉就等到过年杀了吃。交通不好,收入不行,普遍都穷得很。”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庾岭镇窑沟村村民潘香粉直摇头,她说,“现在啥都很好,大车小车都能开到各家门口,卖农产品有人上门来收购,买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拉到家里。出家门脚不沾泥,出远门可以坐车。”
潘香粉家门前那条路就是蔡川至庾岭公路,修建于上世纪末,但一直是土路,后来在“政府铺面子”工程中对路面进行了硬化,近两年实施“油返砂”整治又重新铺了路面,还实施完善工程在公路沿线加装了安全防护栏。潘香粉的丈夫陈明福,一直承担着家门口3公里路段的养管任务。他说,“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还能尽心尽责地把这段路养好管好。现在生活好了,有车的人也多了,大家不仅要求路要好,还要求环境也要美。”
庾岭镇现有18条公路,其中县道1条,乡道4条,村道13条。乡村道路全长100.48公里,其中主要道路77公里,全镇达到组组通公路,2019年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目前,庾岭镇还在积极推进一批通村通组道路改造和产业道路建设项目。对街坊村二组长3.5公里的通组路实施修复改造硬化,解决70户群众出行难问题;对窑沟村韭菜沟产业路水泥硬化1.2公里,改善30户群众出行条件。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全面抓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加强道路安全运行管理,营造了公路畅、环境洁、绿化美、出行安的通行环境。
公路路网的完善和交通服务的提升,极大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更加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近年来,庾岭镇形成了以食用菌和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镇上依托林业资源优势、高寒气候条件和群众的种植习惯,充分运用产业到户资金、农户贷、产业贷等各项扶植政策,引导群众发展壮大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香菇袋料200万袋,天麻、猪苓等中药种植5000亩,地膜玉米7000多亩,地膜洋芋6000亩。
路好村美日子甜,乡村振兴正当时。庾岭镇龙骨岩村和吊蓬村作为丹凤县今年规划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县上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将对龙骨岩村平菇种植基地进行扩建提升,联合两岔河村、黄坪村抱团发展,2021年计划流转土地40亩,新建蘑菇大棚60个,年可产蘑菇60万袋,能带动300余人本地就业,预计实现平菇产业年净收入50万元。指导吊蓬村流转土地30亩,栽植茯苓3万窝,升级改造村集体经济中药材加工厂,新建气调库1座300立方米。
记者看到,庾家河街至七里荫岭山上有一条便捷的公路刚刚建成,这条公路比原路近很多,车辆上下方便了,步行的人上下山也更加安全了。据了解,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庾家河参观旅游,镇上近年也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庾家河战斗和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积极做好红色旅游项目规划申报、包装推介、实施落地,着力打造联结北山三镇、对接河南卢氏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各类党史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激励教育群众转变思路积极发展产业,助推庾岭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