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见证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延伸与发展;十六年,红亭中镌刻下最美的青春、奋斗与梦想;十六年,铭记住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感动的画面。正是因为把十六年时间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上,才让一名刚入职的花季女孩成长为如今的业务骨干。“十佳文明服务标兵”“集团收费能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陕西省公路收费岗位能手”“品牌建设先进个人”“第六届最美中国路姐”、第一届“最美交控人”……一个个贴在马娇炜身上的标签,都因为她的不懈努力而熠熠生辉。十六年的时间里,马娇炜在平凡的收费岗位上默默书写“工匠”人生。马娇炜,女,1988年出生,陕西榆林人,现任陕西交控西长分公司机场管理所机场西收费站征费一班班长。2006年10月,她进入机场西收费站工作,在红亭一干就是16年。16年的工作生涯练就了她娴熟的业务技能和乐于奉献的品质。勤学苦练 争做业务能手收费工作看似简单,但小岗位同样蕴含着大学问。从早期的收钱找零到现在的电子刷卡、微信支付,从过去的纸质票到现在的三秦通卡,从过去的手工操作到联网收费、计重收费、全国联网等收费政策的改革,马娇炜见证和经历了高速公路收费工作逐步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历程。2006年,刚刚走上收费岗位的马娇炜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利用休息间隙,刻苦练习纸质卡票清点技能,悉心将收费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一一记录,下班后及时查看政策法规和文件,寻求最佳解决办法。至今,她还珍藏着当年所在班组员工打错的票、收到的假币等,这些都成为她为新职工讲授经验、传授业务的“宝贝”。她总是坚持边学边干,她认真学习收费政策,熟悉缴费标准及优惠政策,做到会解释、会操作、会计算,一次又一次成为岗位标兵、技术能手。机场西收费站车流量大,收费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行,因操作失误、机械故障导致的电脑死机和长短票款现象时有发生,她就利用业余时间,虚心向收费系统维护人员请教,弄清系统运行过程、操作流程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故障损失。16年来,马娇炜多次在集团、分公司组织的各类业务技能知识竞赛中荣获奖项。她言传身教“传、帮、带”,帮助过一批批新员工熟练业务,先后带过20多名徒弟奔赴各个岗位。在她的感召下,她所带的班组多次被管理所评为先进班组,2020年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梦桃式班组”;机场西收费站先后被授予“厅级文明收费站”、“全国工人先锋号”“服务明星站”“五星级收费站”等多项荣誉。微笑使者 点亮服务窗口机场西收费站,作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陕的门户站之一,是古城西安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承担礼宾接待任务就有上百次。马娇炜凭着高挑的身材和大方的气质,各种接待和礼仪任务接踵而至,而能够参与到每一项工作中,对马娇炜来说,辛苦的同时无疑也是幸运的。为了缓解班组成员上岗压力,她自编“微笑服务操”,让班前训练不再枯燥乏味,使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把轻松愉快的心情传递给司乘。2020年10月,马娇炜和其他四位同事代表机场西收费站去北京参加“高速公路优质服务窗口”比赛。竞赛前一晚,马娇炜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又犯了,疼得她无法站立,如何完成比赛?第二天领队看着马娇炜的状态也劝她休息,让其他四人完成比赛,可马娇炜明白,因为参赛人员的限制,她们的团队根本没有替补人员,少一人就会打乱整体展示流程,而且大家准备了那么久,为的就是能在北京首都展示陕西交通人的阳光形象,关键时刻她怎能“掉链子”呢?马娇炜强忍着疼痛,让同事帮她戴好护腰,笑着说:“大家放心,这点小事儿撂不倒我。”比赛中,明眸皓齿,笑颜如花,每一次展臂,每一次抬手都分毫未差。台下掌声雷动,评委和观众赞美陕西交通人的青春活力和热情温暖,却无人知晓谢幕时马娇炜疼通的双腿和左右两边队友紧握相扶的手。无私奉献 爱心大姐美名扬熟悉马娇炜的人都知道,她有一颗热心肠,作为较早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老职工,她被一批批年轻职工亲切地称为“马姐”。马娇炜长期工作在收费一线,了解收费工作实际情况,掌握班组成员的思想、工作以及生活情况。每次上级下达了新的收费政策文件,她总是自己先读懂吃透后,再及时传达讲解给班组成员,帮助她们消化吸收、遵照执行。马娇炜认真细致,热心帮助班组同志,上班前列队讲评,逐人交待注意事项;交接班时检查收费设施、工具和物品完好程度,仔细核对备用金、通行卡及各类票据的数量,及时调换领用;上班时详细做好特殊事件记录,下班后仔细核对收费员上交的各类报表、凭证,防止差错产生。她注重做好班组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建立起亲如家人的融洽关系,好多职工有心事,都愿意讲给她听。她总是像知心姐姐一样关心班组的收费员们,谁家小孩生病了,谁该找对象了,她总是装在心上,尽心尽力去帮助。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班组团结和睦,业务精湛,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坚守岗位 疫情防控冲在前2021年末,西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疫情面前,马娇炜舍小家顾大家,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在机场西收费站的号召下,她在班组成立了“战疫应急小分队”。作为先锋队员,她冲在最前线。在疫情防控检查站,她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零下三度的冬夜里,连续高强度奋战十几个小时,手冷就搓搓,脚冷就跺跺,身上冷就原地活动一会儿。在寒冬中坚守的她,总能准确高效地配合交警完成每一辆区域协查风险人员信息登记,守好联防联控的最后一道关卡。为了时刻筑牢“安全屏障”,她引导班组成员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及松劲心态,监督班组成员的口罩、手套佩戴情况,并逐人测量体温。当班期间,每隔四小时对站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此外,在确保疫情防控力度不减的同时,积极构筑无缝衔接“绿色通道”,安排外勤人员做好客货分流工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民生物资运输车辆安全、高效通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