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欢写点文字。这个爱好从18岁开始。那时当知青,在天寒地冻的农村,望着辽阔荒野,时光穿梭,前途渺茫,总觉得用文字记录能让我有些许存在感,即便那时的文字稚嫩而轻飘。后来,我进工厂当学徒,进公安当警察,辗转了十多个不同的行业,见识了人世间各种情感,各种生存困境,以及困境中的各种快乐。少年的轻狂,中年的傲慢,随着岁月慢慢沉下来。如今,性格越来越平和,越来越从容,越来越随遇而安。一切坎坷和幽怨都变得风轻云淡,脑际常闪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有的人天赋秉异,文字波澜壮阔,挥洒自如,而我不是那种人。年轻的时候,埋头灯下,写出一篇篇小文章,带着敬畏感发给报社,一旦被刊发,就有极大的喜悦感、成就感。虽然这些小豆腐块大多挤在副刊的缝隙中。岁月不辜人。这些文章,记录了我在各个行业,以及街头巷尾、村间农舍的见闻、感受、故事。他们积累起来,便汇聚了我一生的经历。退休后,自我感觉精神充盈,思维尚可,便铆足劲,一口气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分别由作家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出版,时不时还有其他文章见诸媒体。每从事一个行业,我都会关注行业内的报刊,并尽可能地为其投稿。我会把被采用的稿件,剪贴后汇集成册。如今已经汇集了三大册,一百多篇文章,二十多万字,如果集结成册,又是一本书。2005年,我从铜川市卫生局调到市交通局工作,有缘结识了《陕西交通报》。当时正值陕西交通大发展的机遇期,省上提出“三纵四横五辐射”的陕西公路网建设目标,呈现出“大规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态势。《陕西交通报》无疑就成为鼓舞、激励、推动陕西交通建设大发展的主要舆论阵地,阅读《陕西交通报》,也就成为我的必修课。一天,我把报纸带回家,边吃饭边阅读。妻子说:啥报纸看得如此痴迷?我说:这是《陕西交通报》,我干交通是外行,这张报纸就是我工作的教科书。妻说:昨天还看卫生局编写的《人活百岁不是梦》,今天就变成了《陕西交通报》,你就是个万金油,涂到哪里都行。我笑着说:万金油不治病,但绝不害人。事实上,初到交通局,我的感觉是两眼一抹黑。昨天还和身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文质彬彬、慢声细语的医生护士打交道,今天就和满身灰尘、手持铁镐、高喉咙大嗓门的筑路工人为伍,行业跨度着实大了点。面对行业间的鸿沟,此时的《陕西交通报》可帮了我的大忙。每周拿到报纸,我都会仔仔细细地翻阅。第一版的时政新闻,使我了解了全省整体和阶段性的工作方针和政策;第二版的交通经济,让我看到了其他市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第三版的行业风采,及时刊登各市、县交通工作的经验和作法;第四版的交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散文、诗歌、小小说,还有绘画和书法。因为有了它,最微小的声音,也能发光。秦岭深处的一个道班,毛乌素沙漠的几个养路工,汉江河畔的收费员……他们工作中的故事、家庭的儿女情长,也通过这张行业报纸传递出来,这些文章,构成了一个行业的全部的故事。有发展、有激情、有创新,也有悲欢喜乐,多味人生。这些文采斐然的作品,多数是交通人自己写的,也有出自于名家之手的,如陈忠实、肖云儒、莫伸、商子雍、叶广芩、和谷、商子秦、子页、朱文杰、安黎等等。经时任省交通作协主席丁晨的介绍,我也和这些作家成了朋友,他们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帮助很大。看多了《陕西交通报》,对陕西交通这个行业也就熟稔在心。那时我担任市交通局局长,我和同事们加足马力,向目标迈进。交通局每年都能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治超工作在全省领先,连续五年被铜川市评为先进部局,两次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先进单位。我深切感受到,《陕西交通报》就是陕西交通人奋进的冲锋号,航行的指南针。它传承着特有的交通文化,弘扬着宝贵的行业精神,成为交通人温馨快乐的精神家园。每次到交通厅办事,我一定会到“家园”去看看。去多了,也就认识了报社的领导和编辑。张力峰、丁晨、周迎春几位负责人是较早认识的,后来又认识了许多青春活力的帅哥、美女编辑,他们鼓励我给报纸投稿,我欣然应诺。记得我投的第一篇稿子是《抓住改革牛鼻子 走活养管一盘棋》,一发命中。几天后在交通报第二版显著位置登出,时间是2007年7月6日,主编是安立广。这篇稿件还被推荐到《中国经济文化丛书编撰委员会》,不但被编入丛书,而且还被评为2007年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后来,写过的三篇“领导干部回乡见闻”调研文章,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其中“老了回家养牛去!”一文还被《陕西日报》转发。刊登我的稿件较多的还是“文化”版。副刊版面主编向晖,美丽端庄,言语不多。每次见面,她都会冲你宛然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皓齿,然后便聚精会神于眼前的电脑,这专注的神态,俨然一个资深的“老”编辑。我的每篇稿件,她都会认真修改校对,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很多努力。从事交通工作这些年,我给《陕西交通报》累计投稿90余篇,被采用76篇,有论文、散文,还有诗歌。我深知,这里面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和汗水。如今《陕西交通报》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和陕西交通发展一样,都面临着不同时代的变革。或许在新媒体时代,它显得有点老旧、不那么新潮。可翻看每一年的合订本,你才真切地感受到,不管何种方式的记录,大网站也罢、公众号也罢、视频号也罢,都替代不了这种触手可及的文字、图片。它记录下的,不单单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历程,也是每一个奋斗其中的人,相伴一生的足迹。岁月奔流,我们经历了星辰大海,也经历了涓涓细流。感谢这份行业报纸的陪伴,让我们与时代一同经历陕西交通的发展,经历岁月的变迁,目睹陕西交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