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站在我家后坡看火车了。火车轰隆隆从小城北边穿过,总能带给我一种时代快速发展,穿越时空的感觉。有时看着身边的的小城,常常觉得恍然隔世:这就是我生活着的丹凤么?(一)确切地说,应该是28年前,当时已经25岁的我,在杨凌的陕西省园艺技术培训中心学习时,才平生第一次坐火车。学习间隙,我就坐在杨凌火车站看火车。当时我经常沿着铁轨散步,经常把一辆辆过往的火车目送到很远,直至看不到了踪影。心里多么盼望:如果丹凤有一天通上火车,那该有多好啊!我家住在丹凤县城的东边。最早这里荒无人烟。从丹凤县城到北山庾岭一带的车辆在这里哼哧半天,才能艰难地爬上赵户岭的垭口处,顺着涌峪河一路北上。如今我们这一块,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因为紧挨着东河,除了一条国道通过的“丹凤第一桥”龙潭大桥凌空与鹿池相连,老百姓的庄稼地之外,就是荒坡野岭。现在这里,俨然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历年的公路改造和铁路修建,使东河上空形成了一座多层次、东西南北交叉的“立交桥”。说起这个“立交桥”的形成过程,可谓是丹凤县交通发展变化最好的写照了。我有幸生活在这里,也可谓是一个最好见证人。就说最早的公路上的简易桥。当时的国道叫长坪公路,依山沿河顺势就弯而建。长坪公路在这里从县城东顺坡而下,过了东河,又开始爬坡翻过鹿池塬,才继续向东而去,鹿池和县城虽然仅仅一河之隔,却似乎是两个世界。当年的东河桥,就是直接架在河面上,长不过20余米。因为上游是龙潭水库,河里几乎没有水,平时还能维持正常通行,如果汛期,河水就会直接翻过桥面,要通过就必须绕行了。上世纪末,县上进行了312国道改造,修建了直接从50多米的高空穿过东河的龙潭大桥,把鹿池和县城连在一起。龙潭大桥落成后的一段时间,几乎成为了丹凤一大景观,许多人专门赶来在桥栏上看风景。进入新世纪,商洛开始进入了铁路时代。这时我已调到相关部门做宣传工作,几乎最大的关注点就是铁路建设,我经常随着上级媒体的记者到工地采访。当时我被推选为县政协常委,先后三次撰写的提案都与铁路有关:一次是如何做好支铁工作;一次是如何处理铁路涉访问题;一次是如何培养沿铁路经济带的问题。近10年来,整个商洛包括丹凤在内的交通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就从我家房后的凤冠山底穿过。我家在五楼,坐在餐桌吃饭时,一抬头就能看到火车从窗口经过,再想起杨凌看火车的事情,真的为陕西交通发展速度之快叫好。(二)西合铁路经过丹凤县城后,在东河处和龙潭桥以南平行架起了一座铁路大桥。一个个桥墩擎天而立,托着来往的火车从高空穿过,十分壮观。这座大桥如同一根动脉血管,连接着位于鹿池村的丹凤火车站,唤醒了这座沉寂已久的小城。人们纷纷变换经营方式,一窝蜂地向火车站撵,有能力的盖新房,没能力的搭简易棚,争先恐后开门办店,争抢市场。但是热劲过后,依然冷冷清清,许多店铺关门闭户,门口甚至长满了杂草。这与我曾期望的“沿铁经济带”的景象相差甚远。如何利用丹凤火车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拉大城市框架,建设城东新城,促进综合开发?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提案之一。为了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我专门深入火车站周边地区进行走访,借助新闻宣传进行舆论引导。随后县上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将城市圈扩大到火车站以东的资峪河畔。同时结合移民搬迁,在鹿池规划实施移民新区建设,并积极推进旧村落改造,使昔日破破烂烂的鹿池村一下子成为丹凤县城的东部繁华区。鹿池忽然就和我成了一步之隔的近邻,每一次散步到鹿池这一带,我总有一种成就感。作为政协委员,我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回应,心愿变成了现实,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虽然这一切变化并非完全是我个人的功劳。但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能顺应潮流,为当地交通发展鼓与乎,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就是最好的履职。近十年来,丹凤和商洛一样开始进入了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期。但在丹凤县城东,横空在东河上架起的这座立交桥,依然是丹凤县的特别景观。西合铁路复线工程的实施,在铁路大桥以南又增加了一座更加雄伟壮观的铁路大桥,形成两条并列的铁路大桥,常常出现大桥上两条长龙交相移动腾空而过的盛景。环东路与原长坪公路交叉,形成了第一层次的公路立体交叉;铁路大桥从国道北边的高坡上早早起步,从312国道和环东路上边高空中越过,形成了第二层次铁路和公路的立体交叉状态。特别是2017年,312国道再次拓宽改造,龙潭大桥北边也建起了一座新的公路桥。如果你站在东边金山的半坡,或者桥西叫做烟葫芦的山根,有幸碰到火车在此相遇,出现火车汽车在空中东来西往、笛声长鸣的情景,真是一处特别的城市风景线。交通状况的改善,也刺激了东河两岸的快速发展。环东路顺延至江南,将东河村和凤麓村一下子拉进县城的怀抱。昔日荒凉的东河两岸,而今高楼林立,这里的金山盛景移民新城的楼群一字排开,如同城东一道长城。依山临水的金山公园,成为丹凤县城最美地方,这里有商洛最好的酒店,在建的康养医院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未来也将成为商洛打造康养之都的标识之一。(三)这座特殊的立交桥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我本人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常常站在桥两头的半坡上,目送着火车疾驰而过,也顺手拍下许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视频和照片,记录着眼前一点一滴的变化。这些照片通过抖音平台发布出去,惹得全国各地特别是丹凤籍游子们的纷纷点赞热评。作为曾经的两届政协委员,每一次在看火车时,我都在为自己而欣喜,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同时,也不免产生了丝丝忧虑: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我国现阶段,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人们观念差距依然存在,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而这一切,又不仅只是交通的问题,也正需要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去思考和破解!丹凤发展的机遇依然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去年9月10日,从西安经过丹凤开往商南的动车开通,让人真为丹凤进入动车时代而高兴。近来,从省发改委传来好消息,就是未来不远的数年内,将在“西安——武汉”高铁的商州站规划一个接口,修建通往“合肥—南京”的高铁。丹凤自然成为必经之地。进入新时代,祖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一趟列车。我想,许许多多的丹凤人,不应再是和我现在一样,只是在站在路边看火车,而是会融入来来往往的车流中,载着梦想和希望,坚定地走向远方。(作者系丹凤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