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相辉楼,简称花萼楼,始建于唐开元八年,位于今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此楼高35.3米,规模宏伟,紧邻墙外的市民巷街。开元、天宝年间,唐代的繁荣达到了鼎盛。不但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水平也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其中音乐、舞蹈最为辉煌,兴庆宫花萼楼就是欢庆的典型代表,虽毁于后唐的战火,但也一度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史料记载,继承唐睿宗李旦帝位的当是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但是,因李隆基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多多,且在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拥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为李家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睿宗想立李隆基为太子,却不合旧礼,想立李宪又心有犹豫。李宪知父皇在储君一事上十分烦恼,便对睿总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则海内失望,于国于民都不好,并请求不要立其为储君。”睿宗万万没有想到李宪会推让储君之位,且自此之后,李宪三天两头到宫里,请求千万不要立自己为储君,以免引起兄弟阋墙的悲剧,言语非常恳切。最终,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抛开李宪推让储君的各方原因不讲,他这一让,竟然迎来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让皇帝”的宫廷传奇。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感念李宪德行义举,在兴庆宫专门修建了花萼相辉楼,邀请诸王同他上楼作诗饮酒,以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那么,中秋节与花萼楼有什么联系呢?《旧唐书》卷八记载:“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开元十七年八月初五,唐玄宗在花萼楼以庆祝自己生日宴请臣子,大摆酒宴之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等上表,建议把玄宗的生日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放假三天,寓意唐玄宗千秋万代,更含有秋天丰收,千秋长久,代表着百姓的愿望。唐玄宗十分开心,并在以后的八月初五这一天都大赦天下。后来,唐玄宗对于千秋节这个名字又不满意,将其改成了天长节,到了儿子唐肃宗李亨登基以后,也效仿自己的父亲唐玄宗,给自己的生日取了名字叫地平节。唐肃宗的生日在九月初三,跟唐玄宗的生日就离了一个月多月,两次操办生日劳民伤财,便将两人生日的折中这一天,也就是八月十五。以上说法当然有待考证,但花萼楼成为唐朝节日欢庆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遥想中秋大宴之上,满座绣衣,佳肴名膳,歌舞百戏,山车旱船,爬高杆走钢丝,举石鼎钻刀圈,胸颈顶刀,倒立行走,戏马斗鸡。宫女如花以珠翠装饰,以锦衣添彩。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引大象、犀牛入场表演。此外,还有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公孙大娘的舞蹈,念奴的歌声,李龟年兄弟们的演奏表演……可谓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百姓们也会在此时,欢庆丰收。花萼相辉楼的盛世奇观,给人们留下的也许不仅仅是极尽热闹的欢庆场面,这座彰显兄弟情谊的皇家建筑,还以建筑的形式宣扬着儒家的孝悌文化,以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昭示着无论是贵为天子的皇帝还是布衣百姓的平民,同胞之间都要相互团结、手足相依,这也是我们的中秋节所一直沿袭推崇的吧。 (作者供职于陇县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