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1期 第219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08-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传诵千年 万里河山
新闻作者:文 / 赵 娜



我曾多次想提笔为李白,为盛唐长安城里最璀璨的李太白写一些文字,可总是在细碎而平常的生活中未能找到那个自认为合适的契机,所以当电影《长安三万里》定档上映的时候,内心的悸动便被一瞬间点燃。虽然电影选择了那个在盛唐时期并没有封神成仙的李白好友高适之口讲述故事,却也在某一瞬间成就了“世间人”与“谪仙人”的灵魂交织。
电影开篇便是安史之乱后吐蕃来犯的残酷战争,已年过5旬的高适终于跌跌撞撞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照应了《旧唐书》里的那句“由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可即使官居节度使,盛唐的没落还是映入了他不再清澈却依然坚毅的眼帘。因守城不利他将被问罪,可问罪的监军不为军政、不问战事,却只和他聊起了内心深处已经“藏起来”的李白,那个他相识于微时的李白,他将尘封的记忆开启,那些诗酒风流、纵情快意的少年时光,在长安城中关于理想的回忆。
从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始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终,电影用42首盛唐诗人的诗作将高李相识三十年的故事铺陈开来。从江夏到扬州再到长安,从黄鹤楼到曲江池再到黄河边,那属于大唐的盛宴一幕幕的上演,绚烂喧嚣的市井,壮美秀丽的山河,笙歌鼎沸的华宴,万马奔腾的战场,繁华世界,飘渺之间,坍塌的黄鹤楼,焦土满地的长安城,终究啊,“这天下的门,有哪一扇是为寒门所开?”
一个“落魄世族”后代,一个“下民商人”之子,一生无非想要一个可报效家国、实现理想的机会。这些不得志的人们,他们的诗写的越是精彩绝伦,内心便越是苦闷,那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理想,那些他曾以为叩天子门能换来的抱负,都归于白帝城的潺潺流水之中。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他就那样静静说了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历史的寥寥数笔,诗词的几百字句,如何写尽那他们一生的那荡气回肠的故事。无论是高适的入世,还是李白的出世,他们都真真切切地活着,活过,都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刻进了骨子里。
最肆意的《将进酒》将情绪推向了高潮,电影中用“神游”表现方式带着观众们一同“大醉了一场”,这《长安三万里》多像李白酒醉时给的名字啊。那“三万里”是多长的距离呢?是他出川时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长安的距离,是他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却仍然不坠青云之志的距离,那是那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安,是他们诗词里心心念念的故乡,却也是人生之路中的过客,浪漫和现实本来就是生活的两面,所以李白和杜甫都在灿烂着。那高适当然也是一样的,无论顺境或者逆境,要相信心中的那团锦绣,因为他们相信了那些灿烂的文字,才会在千年之后,依旧照亮着我们。电影里李白说,“生逢盛世,你我当如大鹏”,他们看过曲江池的水,走过朱雀街的路,在兴庆宫的楼里肆意挥墨,酒入愁肠,笑这说,走,向前走,“莫问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那样向前走着,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的,而是坚持着便看到了希望,这希望千年前璀璨,千年后依然散发光芒。
那些如繁星般的名字镌刻在城市的角落里,映照着这一脉相承的东方意境和精神追求。我多有幸成长于长安城里,吟着他们的诗,走过他们踏过的路,将自信和从容融进血液里,爱着这世界和自己。始终相信诗词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直抵人心。何以能将韵律传诵千年,能将万里河山写遍,是那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洋洋洒洒千余字,抬眼望向窗外,长安路上车水马龙,朱雀大街繁荣依旧,不夜城的华灯又一次亮起,亦如千年以前,曲江池的水被风吹起涟漪,诗都在,长安也还在。我默念着那些流传了百世的词句,就像他们从未离开……
 (作者供职于长安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