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6日参加《陕西交通》为期2天的通讯员培训班,使我受益匪浅、醍醐灌顶。不论在写作方法、文字编辑、题材选择、摄影技巧这些实务性专业素养方面,还是对从事的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上都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深挖内容、写出新意。在宣传报道中,主要以日常工作为主,但要怎样做到“新壶装旧酒”,是每一位通讯员都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实际情况中,掌握新情况、形成新思路,夯实“看懂、想通、说清”,才能写出新意。“看”要观察具体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想”报道新闻点是什么,怎样对素材深度挖掘和提炼,在表象中挖掘出新闻点更深层次的意义,把观察、思考融入笔端,才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新闻稿件;“说”即表达,把新闻事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宣传走入寻常百姓家,讲好企业故事、树立企业形象、凝聚企业力量。在看懂、想通、说清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写出经典力作。捕捉细节,以小见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篇新闻消息要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新颖深刻的写作视角,还需要真实、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就离不开细节刻画。这是对通讯员综合能力的考验。对于较为抽象、宏观的新闻主题和写作视角,过多笼统的表达不免有呆板、苍白和空泛,而从“小处”着手,通过刻画具体的人、事、物并对其进行丰富的细节描写,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生动的效果,从而让新闻有“温度”,让报道有“亮点”,让读者“有物可读、有事可感”,于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与读者同频共振。耕笔不辍,苦练内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贾岛在《题诗后》中的经典名句,也是对文字工作者的诫勉。文字写作是件苦差,要有向死而生的决绝,不怕苦、不怕累,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勤学苦练,练就过硬内功。做到“手勤、眼勤、脚勤、脑勤”,多学习、常练笔,既要做到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要以“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远见卓识,细心观察、总结提炼,在思辨中研究业务,改进报道,提高本领。利用科技,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ChatGPT等各种功能强大的文字应用软件快速传播,对文字工作者形成新的挑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科技提供的资源和便利,以更加专业化、独特化的视角和方式,写出“个性化”,有温情、有画面能打动人心的报道。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视频影像在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拍摄出“能说话、有故事”的图片,记录下真实的新闻场景用视频,让报道更加真实、可信,不断延伸传播触角,提高宣传影响力。启迪心灵,坚守初心。此次的培训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更是黑暗中的一束亮光,指引我继续前行。在自我怀疑、彷徨于能否继续坚持写下去的十字路口,是老师们扎实的专业知识讲授、丰富的写作经验分享,拓宽了我的写作视角,让我想起第一次翻看笔记本,用铅笔写下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后的释然与愉悦,那是初识时文字带给我的温暖,让我找到初心,重拾信心。多年来,一路与文字相识、相知、相伴实属我幸,在今后的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学习,在求索的路上甘之如饴享受文字的滋养,与《陕西交通》相约下一个20年、30年……感恩,遇见。 (作者供职于陕西公路集团成通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