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期 第228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7-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一版 下一版 >
《蜀道,自行车轮下的汉中往事》
新闻作者:

 文 / 图  郭少言
中国摄影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了一册与我们陕西有关、与交通有关的摄影画册《蜀道,自行车轮下的汉中往事》,作者是汉中交通人张纪平,汉中学者王蓬作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关于交通和汉中的文化事件。
书中124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88年到2018年的汉中,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张都有自行车。这些用传统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深情讲述了中国自行车的时代,人们用自行车驮起生活,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走到今天。三十年的面孔凝固在一本画册中,一个时代在书页翻动中流淌而出。当这样的作品问世,它的意义已经超越摄影本身,它成为了历史,它再一次强烈地提醒人们,摄影最坚实的功能仍然是记录历史,是关于历史最无可争议的形式。在照片诞生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它的构图、抓拍技巧、人物表情、光影运用。但是,穿过时间之河,再看,我们不再看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的关注点自然地放在了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的面貌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见形成了强烈的时间反差,它是那样的熟悉,然而已经消失了,就像回不去的故乡,让人眷恋又愁怅。因此深深地打动人心,甚至令人震憾。
能够完成这种摄影工作的人,不多。这项工作需要一辈子的热爱与坚持才可能实现。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看准了自己,就走在一条不变的道路上,把一件事情做一生,他才可能奉献给读者如此厚重的摄影画册。所以,我说张纪平老师用时间与生命创作了这本画册。他的摄影,使我自然联想到以纪实摄影在中国摄影史上树立丰碑的陕西摄影群体,他自然是其中很棒的一员。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走街串巷,用朴素的情感深耕着故土。
继三年前张纪平先生的摄影画册《蜀道:汉中公路往事》,这本《蜀道,自行车轮下的汉中往事》算是姐妹篇。这一本的选题更加有趣,从作者三十年间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选择了自行车这个可以概括时代面貌的主题。大多数照片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作者用传统相机在路边蹲守的结果。因为有备而来,特意而为,照片的技术水准相当有保证,抓拍与构图不乏神来之笔。照片中的有趣瞬间令人忍俊不禁,生活的窘迫与艰辛以无声的幽默呈现出来。那个穿塑料凉鞋皱着眉头蹲在自行车下的少女,如今应该年过半百,令人心疼的青春摆在面前,像浑浊岁月中突然冒出的一尾清澈的鱼,令人清晰又强烈地感受到那一年、那一刻。那时的自行车可以做一切。通勤上班,接娃送老人,拉米面家具桌椅,带人拖挂架子车……特别是担当着家庭的生计,驮着竹编产品、面人手艺、水果蔬菜,甚至理发挑子。自行车在我们的土地上不是健身休闲的玩艺,而是承担着生活的重担,说人民骑着自行车奔向幸福的生活,不是一个象征,就是字面意思。游牧民是马上的民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是自行车上的民族。
张纪平老师对汉中路难行的摄影报道在省级与中央媒体的传播,曾促成陕南公路条件的改善,这是他为家乡交通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穿过秦岭,通向汉中各县,农村公路纵横阡陌,赛靓比美,汉中人的生活与环境发生了巨变。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旅游时代、农村变花园的时代,再看这些老照片,有更多的感慨,似乎这不是二三十年,而是一个世纪。坚实的影像再一次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追赶上发达国家一百年的变化。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