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郭少言《暗夜中的怒放》是湖北襄阳女作家艾子于2023年6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付梓的新书,这是一部女词人魏玩的传记小说,如同一幅北宋襄阳画卷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主人公魏玩的一生沉寂于历史长河,她的名字我们并不熟知,然而,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说:“本朝能词妇人,唯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明朝杨慎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两位大师都把魏玩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可见她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小。一千年太长,多少精彩往事已沉入历史的河底,有的是永远,有的却幸运地被发掘,再见天日。作家艾子是襄阳人,同为女性又是同乡,艾子对襄阳女词人魏玩有着深切的好奇与崇拜,她用生命中最好的时间和坚实的历史功底找回了魏玩,将她鲜活地打捞出历史的淤泥之中,使魏玩如出水芙蓉般绽放于读者眼前。此时应该明白书名之用意:暗夜中的怒放,尽管我们看不见,她曾经独自怒放过。魏玩身世不俗,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弟弟曾布之妻,本人出生于襄阳名门,大家闺秀无庸致疑。在那个时代,不是富裕人家,女性何尝能知诗书。书中名人少不了襄阳米芾。这是一本襄阳之书,襄阳风物尽收其中。历史细节读这本书的感受,如同摩挲观察一枚精致的古代香囊,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每一句市井俚语都有来头,嫁娶婚俗、人情事故滴水不漏。读着读着就不禁想,作者如何能知道北宋这么多细节?字里行间融汇着襄阳本地风物,倒不奇怪。作者生于襄阳,成长工作在襄阳,多年来深耕故土,走遍襄阳大小地方,角角落落的文物古迹都不曾放过,跟随夫君一起抄阅老碑,走访古法民间工艺,研究汉江神祠与船帮会馆……为襄阳本地文化事业贡献了力量,也为文学创作积攒了实力。虽有襄阳作协副主席头衔,却从来低调行事默默耕耘,属于经年累月闷头做事,有一天忽然就拿出来大作品的那种人,女性的坚韧耐力与细密才情集于一身。因是历史小说,作者用词极考究,我们看到的是专属宋朝的叫法,呈现出宋朝市井民间的语言特色。比如,牙侩,当时的买卖经济人。在魏玩进京那一章,对汴京繁华的描述,使人想起《东京梦华录》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店吃食。这种既通俗易懂又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在读水浒和红楼时曾经有过,可以看出作者传统小说的功夫。器物之美如果你喜欢宋朝,陶醉于宋朝器物高雅脱俗的审美,不可错过此书的器物之美。首先使我折服的是宋朝服饰细节俱陈的描写,作者花了怎样的考证功夫,将人带入宋朝的品味。魏玩进汴京时穿着“一件白蔷薇锦缎紧身小袄,下配湖蓝色缠枝纹罗裙,外面同样湖蓝色梅兰竹暗纹缂丝褙子”。除过精美的服饰,书中还有历史悠久的襄阳本地工艺,比如,库露真漆盒,采用平脱、镙钿、隐起等手法,将漆器打造得巧夺天工,从唐代始一直是朝廷贡品。在书里,仿佛看见一个襄阳博物馆。不由地想起丽贝卡女士在写那部不朽的著作《黑羊与灰隼》时,前后去巴尔干半岛只有两次,加起来两个多月,然而回家后,为了写作考证了五年多,收集大量资料,细节到达当地人身上的一枚纽扣。我只看作品,并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然而,阅读中不难想像作者付出了多少考证调查的功夫。读到这样浸染着浓烈历史色彩的小说,是身为历史爱好者的幸运。诗词之雅主人公是一位词人,书中必然少不了诗词唱和,以及名人诗词的引用。既有新鲜的原创诗词,也能重温那些与人物心境互照的唐诗宋词,在特定的人物故事中,再读那些早已熟悉的诗词,又生出了具有现场感的情境意象,对古诗词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出嫁那场,夫家唱“拦门诗”,歌伎再唱应对诗,礼官取出利市红包,新人才进了屋。这些是民间诗歌,通俗寻常,朗朗上口,在群众场合里喜闻乐见。直到今天,也能听得见民俗中这类朴素唱合。使人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一脉相承,这与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民间文化的研究不无关系。然而,魏玩与丈夫曾布之间的诗词唱合又是一种文人的境界,初婚时两地相思的互赠诗词,她去信一首《减字木兰花》说孤寂相思,他便回一首《农忙》说工作太忙。诗词于不经意间充当了情节进展的桥梁,读来浑然不觉已进入二人情感发展的线索之中。《暗夜中的怒放》是一本鲜见的襄阳历史之书,它的出版是襄阳重要的文化事件。从大环境看,顺应了如今的学术潮流。近些年,一些历史学者加入历史小说的写作,比如北大的罗新教授、赵冬梅教授等人,他们的小说给予读者对历史鲜活的体验,更有依据、更接近真实准确,与流行古偶剧形成强烈反差,对爱好历史、希望探究的读者负起责任,使人开卷有益。艾子夫妇是我敬重的民间学者,她的历史小说是用脚步丈量,用大量阅读和调查支撑起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