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期 第228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7-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读《曾国藩传》
新闻作者:文 / 李 虎

 
去年读了一本《曾国藩传》,很受启发。曾国藩是晚清以来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被誉为大清三百年第一位掌握实权的汉人,中兴第一名臣。
他在国家动荡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拯救深陷苦难的国家和人民,这本传记详细记述了他的生平。
以前我对曾国藩仅仅知道是晚清的大官儿,平定了太平天国,甚至对他还有很多误解。我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个印象,甚至说他是刽子手,双手沾满了鲜血,是个有争议的负面人物。
读了他的传记,才了解到真实的曾国藩,这个人相当了得,怪不得晚清以来很多人物都非常钦佩他,比如毛泽东、蒋介石都对他崇拜有加。
真实的曾国藩出身十分平凡,起点很低,是一个乡下人。出生地就是湖南的双峰县荷叶镇天平村,世代务农。他爷爷没文化,没念过书,家境小康,努力培养曾国藩的爸爸读书。可是他爸爸天资不怎么样,人过中年才考中个秀才,就是古代科举最低学历。奇葩的是,他和他爸爸是同年同届考中秀才的。
在这样一位爸爸的培养下,我们可想曾国藩的学习环境不是多么优越,受遗传影响,从小天资也比较愚笨。学习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他非常刻苦努力。在农家环境,缺乏名师指点,只有这么一位学识不咋地的爸爸指导,没跑偏都不容易,因此他的学习经历非常艰难。
考中秀才后,曾国藩似乎找到学习窍门,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才27岁。于是开始为官生涯,被任命为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开始了在京十年的历练和成长。这是他成长的关键期,实现了人生逆袭和阶层跨越。真实的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从山村飞出的金凤凰。
到了北京,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土气、俗气、小气,衣着打扮谈吐都非常土气,土得掉渣。没见过世面,他经常无所事事凑热闹,甚至到菜市口看杀头示众,看见一有姿色的妇人就盯着看,颇为动心。他发现自己的水平之差,他明白差得还很远,和那些有修养的人物相比需要加强自学和修炼。
京师云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和这些超一流人物在一起,他虚心请教,不断提升自我。他明白最大差距还是内在修养,他开始坚持写日记,记录每日的学习心得和人生感悟,直到生命终结。他以古代圣人比如孔子、朱熹为学习目标,成为圣人是他的人生追求。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学问日渐提高,成为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和古文家,他师承桐城派古文,创立了湘乡派散文。
虽然命运使他成为一名力挽狂澜的封疆大吏和朝廷中流砥柱,但是他的学术成就依然非常突出,流传至今的《曾文正公全集》令人高山仰止。
在京十余年,他兢兢业业,没回过一次湖南老家,从下级官员干到正二品,成为湖南在京官员的领袖。这时候,国家进入多事之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火烧遍大半个中国,英法联军侵入中国。沧海横流之际,曾国藩走出书房,成为一代名帅,救生民于水火,开同光之中兴。他忍辱负重,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卓尔不凡的综合能力,挽救垂死的大清王朝。
繁重的工作消耗了曾国藩的身体和精力。等到国家局势稍稍平稳,他刚过完60岁大寿不久,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溘然长逝,令人扼腕叹息。
去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陕南山区,遇到一些困难,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读完这本书,曾国藩的形象就在眼前,给我很多启迪,让我找到了差距和人生的方向,向曾国藩致敬。
(作者供职于交控服务集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